梦开始的地方!铿锵玫瑰从这里萌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视频
“往旁边,晃她,不要那么实诚!”
“走,打!打太正了啊!”
“不是脚弓射,脚背射!你这射门没力量!”
2月10日上午9点多,当大多数中小学生还在过寒假生活时,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小学的操场上,普陀女足低年龄段梯队的女孩们已经在寒风中开始了春节后的训练。伴随着教练员顾丽娟的大声指导,三、四年级的20多个女孩在半场分组练习摆脱传中射门的动作,印子欣和崔欣语就是其中飞奔的两个。
中国女足2月6日夺得亚洲杯冠军后,为这届女足输送了唐佳丽、张馨、赵丽娜、杨莉娜4朵“铿锵玫瑰”的普陀女足再次大家成为关注的热点。20多年来,普陀女足已累计向女足国家队输送了26名运动员,向国青队、国少队也输送了200多名一线、二线队员。辉煌成绩的背后,“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总体来看人数仍不是太多,但如今愿意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已经比原来多了很多。”普陀区青少年足球学校教练钱惠感慨地说,女足亚洲杯夺冠后,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女足,“进(队)来踢球的孩子多一点,选拔的面也就能更广一些。”
【训练】
技术动作反复打磨,过人要形成肌肉记忆
“不要单单只伸一下脚,要跑上去!”“球要在身前一点,突然走,带起来!”“什么叫晃?带球中的晃动!再来!”三、四年级的分管教练顾丽娟站在球场中间,根据每组队员的训练情况不时指点着。天空阴沉的早晨气温只有6~7℃,常人穿着厚厚的棉衣还会觉得阴冷,但女孩们穿着单薄的球衣满场飞奔。
四年级的印子欣和三年级的崔欣语与另一名队员一起搭档练习,印子欣快速启动摆脱队友后下底传中,崔欣语接球射门打中。对于两人的练习和技术动作,顾丽娟比较满意。“她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技术基础了,要开始慢慢加一些战术方面的打法和意识方面的提高,另外还要抠细节,比如,过人需要一个摆脱的速度,她们有时过人时会忘记,所以训练中要不断去提醒,跟她们重复这些细节。”
印子欣打的位置是中场,崔欣语则是前锋,在同年龄段的队员中,两人都属于让人“省心”的孩子。“我的偶像是C罗,中国女足里喜欢的是王霜!”印子欣笑着说。小姑娘最佩服的是C罗的自律,“他挣的奖金很多都拿出来自己请教练加练!”也许是榜样的力量,日常学习训练中,印子欣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强,在教练顾丽娟眼中,无论是训练还是学习,印子欣对每堂课都非常认真,在球队里能起到领头作用,“球技在队里也是很好的。”
还不到10岁的崔欣语的偶像是梅西,女足偶像则是师姐唐佳丽。“梅西踢球的时候很享受也很自信,感觉踢足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崔欣语嫩声说道。与印子欣一样,崔欣语也是个认真、努力的女孩,从一年级开始踢球起,每次训练课都不会偷懒,对教练指出的要求能很快理解,接受能力很强。
两个女孩都是钱惠教练比较关注的“好苗子”,在她看来,印子欣训练、学习很让人放心,场上的责任心也很强,但心理稍微有点脆弱,“打得好的时候会特别好,打不好的时候就容易急,教练还没说什么她自己就先流眼泪了,我希望她的内心更强大一点,有颗大心脏。踢足球需要内心强大,如果她在这方面能提升,以后能走得更远一些。”
一上午三个小时的训练运动量不小,但女孩们都没叫苦叫累。“足球训练是很枯燥的,每天训练,一个动作要反复磨,尤其是过人动作,要磨到形成肌肉记忆。”钱惠说,只有形成肌肉记忆,到了场上才能不自觉就能做出技术动作,而球感、观察意识、决策能力这些,也是日复一日刻苦训练出来的。
【成长】
一入小学即住校,自理能力远超同龄人
在三、四年级女足队员练习摆脱传中射门的同时,操场的另一边,二三十个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的女孩也在教练的带领下练习着颠球、控球、传球等基础动作。
“她们1月29日才放寒假,2月7日就又开始训练了。”金沙江路小学校长李海军介绍说,假期中,女足队员们一天两训,早上从8:30到11:30,在学校吃午餐,午休后从14:00训练到17:00,再由家长接回家。“开学后她们都是集中住校的,白天和其他同学一同上课,15:30-18:30是训练时间。”
李校长说,普陀女足的“一条龙”模式中,金小是“龙尾”(近两年曹杨二中附属学校和新普陀小学也加入“龙尾”学校),“龙身”初中是梅陇中学,“龙头”高中则是曹杨二中。加入女足后,学生读书踢球两不误,一路升学至高中。而目前,“一条龙”模式也已经涵盖到了幼小衔接,一些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也开始在金小跟训。
为了做好女足的保障,各“一条龙”学校不遗余力。比如,在金小,教练会全程负责女足队员的学习、训练,学校体育老师则作为助教协助队员训练。“她们一天三顿饭都是学校食堂自己烧的,每天都安排营养汤,鸡汤、骨头汤、牛肉汤等,给她们增加营养。”李校长透露,女足队员到了五年级就要到梅陇中学跟训,住宿也在梅陇中学,为了保证她们上课,学校专门配备了专车,每天早晨把她们从梅陇中学的宿舍接到金沙江路小学上课,下午放学后再送回梅陇中学训练,专职司机接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一个幼儿园的女孩被妈妈送来,但她一直哭着抱着妈妈不撒手,直到教练过来安慰鼓励之后,才挥手和妈妈再见,随后抱起球到场上开始训练。“低年段的孩子,这样(哭)的情况是挺常见的。”李海军说,为此学校也给孩子设置了缓冲时间,“比如一年级的孩子9月正式开学,7月她们就开始住校训练了,这2个月时间作为缓冲,其间允许家长进校看孩子。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培养很快,有些到9月开学时就差不多已经能自理了。”
印子欣和崔欣语都是小小年纪就开始住校。印爸爸说,印子欣在幼儿园大班时就开始在金小跟训,刚住校那会儿家里人还会到学校帮她吹头发,“那时她是长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容易感冒。后来我们给她剪成了好打理的短发,方便她自己弄。”印爸爸坦言,让女儿这么小就住校,也是下了狠心的,“爷爷带她比较多,对她很宝贝,她也很黏爷爷,刚住校时,爷爷总是忍不住去看她,她见了爷爷也会哭哭啼啼,后来我们觉得这样不行,就让老人除了正常送东西尽量少去,狠下心来让她熟悉环境。”
让印爸爸欣慰的是,没多久印子欣就适应了住校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升。“现在她自己的东西都是自己理,我们不管,假期里也是自己定闹钟起床,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不用家长督促,这些习惯都是在学校养成的。”
崔欣语从一年级开始住校,刚住校时,虽然很想爸爸妈妈,但她从来没哭过。“她本来独立性就蛮好的,所以当时我们也没太担心。”崔爸爸表示,如今崔欣语的独立性已经很强,生活方面完全不用父母操心,“与其他同龄小朋友相比,自理能力要强很多。”
【梦想】
看女足夺冠很激动,梦想拿世界杯冠军
身为女足小队员,中国女足的比赛肯定是要看的,而说起2月6日晚中国女足与韩国女足的亚洲杯决赛,印子欣和崔欣语都很激动。
“虽然上半场0:2落后,但是中国女足坚持不懈,很拼搏,没有放弃,下半场扳平了比赛,第94分钟一个绝杀赢得了比赛,让人看得很激动。”印子欣说。崔欣语则对偶像唐佳丽的表现印象深刻:“她先是罚进了点球,4分钟后又助攻张琳艳头球破门,为中国队扳平了比分。”两个小姑娘都表示,看了中国女足的比赛,最大的感触就是在球场上要坚持不懈、不放弃,“即便落后也还要继续坚持。”
看了中国女足夺冠的比赛,印子欣和崔欣语都豪气万丈,当被问到以后的梦想时,两人都回答:“进国家队,拿世界杯冠军。”
李海军校长认为,中国女足这次夺冠,会让孩子们踢球更有动力,尤其是这届国家队中,唐佳丽、张馨、赵丽娜、杨莉娜四位球员都是从金小走出去的,看着师姐们在世界赛场上为国争光,会给她们更大的激励,“去年‘六一’时,唐佳丽她们正在国家队训练,还专门录了视频给她们,鼓励她们踢好球。”
钱惠教练也坦言,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对在训的女足队员们来说,是很大的激励。“女足的这种精神会鼓舞她们,带来一种榜样的力量,她们训练起来会更有干劲,也有自己的目标。”她透露,最近几天,不少队员在训练中都劲头更足了,对教练的要求也更认真努力地去完成。
女足运动员出身的钱惠,已经在女足青训一线默默耕耘了29年,在她看来,足球运动对运动员内心的意志品质要求很高,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一场球总归有胜负,落后的时候怎么拼,负的时候怎么去面对,调整心态太重要了,即便是教练也要不停地调整,因为教练的情绪会传递给队员。”
在钱惠眼中,中国女足最宝贵、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落后情况下不放弃的精神。日常训练中,她经常跟队员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哨声不停,战斗不止”,“场上的每一分钟都要拼,每块区域都要争,每个人都要参与到战斗中去,我要求孩子最多的就是这个。我一直跟她们讲,‘锦上添花’固然好,但‘雪中送炭’更重要,在球队落后、陷入困境的时候,要能挺身而出,帮助球队解决困难,这才是球队最需要的。”钱惠认为,在竞技体育中,不服输的精神非常重要,运动员内心强大了才会真正强大。“教运动员的同时,教练员首先要内心强大,中国女足能连续两场反败为胜,水庆霞指导的内心是非常强大的,关键时候不急躁,换人、技战术打法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未来】
“一条龙”模式为踢球女孩们解决后顾之忧
2月10日下午,梅陇中学的操场边,钱惠教练指导五、六、七年级女足队员训练时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个三年级女孩想到普陀女足试训。“这几天一直接到电话,之前已经有两个孩子慕名想来训练了,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有个幼儿园的也要来。”尽管这些孩子有的以前踢过球,有的从来没练过,但钱惠还是很开心:“进(队)来踢球的孩子多一点,选拔的面也就能更广一些。”
1993年,钱惠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来到普陀足校带小学女队,也就是从那时起,普陀女足开启了打造“一条龙”培养模式的历程。钱惠表示,很多家长在决定是否让孩子踢球时都会有种担忧,怕最终两头落空——球没踢出来,学习也落下了!
作为一名母亲,钱惠非常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态,她认为,从教育方面来说,足球是宝塔尖形式的运动员培养,所以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我们为什么会形成‘一条龙’,就是为了解决队员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让她们能够在好的学校上学,即便最后在足球上不能成为专业运动员,也可以考个好大学,有不错的工作。”
20多年来,普陀女足向各级国家队输送了众多优秀运动员,也有68名队员通过高考进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深造学习。在普陀女足,出自“一条龙”培养的教练就有不少,比如,分管三、四年级的顾丽娟就是从曹杨二中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到普陀女足执教;分管初中女足的徐雯佳进过国家队,后来进入同济大学深造,毕业后到普陀女足担任教练。
从2009年至今,顾丽娟已在一线带了十多年队员,她坦言,这些年来女足最大的困难还是选材,与男足相比,女足队员的基数还是不够大。“足球毕竟是室外运动,风吹日晒,女孩子踢球家长会有很多顾虑,比如会晒黑、对抗性强容易受伤,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去培养钢琴、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爱好,即便是运动,也更偏爱网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让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家长的观念已在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走进运动场学习各种运动,“选择足球的人数虽然还不是太多,但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女足夺冠后,引起了一波关注女足的热潮,顾丽娟希望这波热潮别退得太快,“我希望通过女足夺冠的热潮让更多人关注到女足,也关注青训孩子的未来发展情况。”
踢球四年来,印子欣不但球技不错,文化课成绩也很好,能排进班级前三,她还是班里的大队长。去年5月,印子欣意外受伤,腿部做了一次手术,伤好之后爸爸问她还要不要踢球,她给出了肯定回答。“未来的道路主要还是看她自己,现在她还有点小,对职业规划没太多概念,等到了初中,想法更成熟一点,我们会让她自己选择,但因为有‘一条龙’,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很放心的。”印爸爸说道。
崔欣语爸爸也表示,“一条龙”模式是家长们乐见的。一年前,崔欣语也受过一次伤,半月板损伤,这让家里人一度犹豫,是否让她继续踢球。“后来经过治疗半月板恢复了,她自己也说喜欢踢球,我们就让她继续踢了。”崔爸爸坦言,对踢球的孩子来说,未来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进体校,走专业道路;二是走校园足球道路。“‘一条龙’其实就是校园足球道路,孩子即便成不了职业球员,也能考大学。作为家长,这两条路都是乐见的,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今年下半年,印子欣和崔欣语这批队员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大赛——上海市运动会,目前她们已经在积极备战。“兴趣要转化成热爱,必须要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不可能持久热爱,而要获得成就感,就要比赛、获胜,胜利会让孩子有更大的动力。”钱惠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