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导演诠释中国故事,4.5小时大戏听听主创怎么说
上海大剧院/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除署名外)
由波兰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陆帕导演作品、王学兵主演的话剧《酗酒者莫非》2月12日、13日正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此次三度来沪上演的《酗酒者莫非》是今年复排的“欧洲巡演版”,在初始版本基础上进行了凝练与升华,以上海为起点开启剧目2022年度巡演之旅。日前,该剧主演王学兵、李龙吟、张加怀、李秋晨、Dida与沪上媒体见面,一同分享了剧目重新复排的感受。
波兰导演对中国作家的精神拜访
话剧《酗酒者莫非》改编自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故事讲述了酗酒者莫非的精神梦境。这部作品是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的中国故事三部曲之一,“用世界戏剧语汇讲述中国故事”的初步探索,是对中国作家史铁生一次隔空却同频的精神拜访。
对于话剧《酗酒者莫非》的创排,陆帕表示:“在我印象里还没有另外一个作品像这部作品这样把电影和戏剧故事合而为一,我们在舞台上做了一个荧幕作为背景,上面放映电影故事,然而电影中呈现的却是主角内心的真正想法,这样,他的生活就变成了一部电影。这种想法和设置其实有非常强的哲学意味。我第一次看史铁生的原著时,就构想了这样一个酗酒者的角色,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人来表达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说的情感。”
因为受到疫情影响,陆帕导演从《狂人日记》开始,就通过直播以及线上会议的方式实时和中国的演员们展开舞台碰撞,每个人均已习惯了这种创作方式,陆帕几乎每场演出都会通过视频直播全程围观。
上海大剧院/图
“莫非”从少年到中年的思考
话剧《酗酒者莫非》由演员王学兵担纲主演,他曾以热切且克制的表演,用梦呓般的独白揭秘当代人孤独的真相,打动了无数观众,斩获了2018年第二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男主角”奖。
在原著中,主人公A想象与自己小时候对话,小时候他的名字为B,长大之后改名为A。每个人都有AB两面,而在话剧《酗酒者莫非》中,陆帕将童年主人公命名为“莫”,长大之后加了“非”字,名为“莫非”,为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
已与陆帕合作两部戏的王学兵说:“史铁生先生借一个酗酒者的身份给大家讲每个人都会碰到的精神困境,我相信如果大家来看这个戏,虽然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是酒鬼,但是你能从这个酒鬼身上看到自己,我觉得这就是戏剧很美妙的地方。”
剧组年龄最小的演员Dida,就是王学兵的儿子,此次在剧中饰演小时候的“莫”。对于他饰演的角色,小家伙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人长大之后是没法回到过去的,但是我(在剧中)发现,人只要喝完酒就能去到未来或者回到过去,我演的这个角色就是莫非小时候,莫非想回到小时候,所以他喝了酒,回到过去,就见到了我。”
在《酗酒者莫非》中,莫非可以借助酒力回到过去、穿越未来,而青年演员张加怀饰演的青年莫非,脱离了童年莫非的天真稚气,却还没陷入中年莫非的困窘颓丧,他的戏份十分集中,情感表达也十分具象。张加怀说:“生活中总是这样,人们心中所想的与实际表达的东西总是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这就会让痛苦加剧。我个人的感觉是,在那样痛苦的情况下,莫非拼命的沟通,虽然痛苦,但那就是他自我救赎的开始。”任何一个能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人都非常了不起,对于张加怀来说,莫非的自我救赎,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壮举。
李秋晨饰演的杨花儿是莫非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在剧中,杨花儿始终想拯救“正在下沉”的莫非,她一面试图理解莫非的精神世界,一面想要救赎被社会抛弃的莫非。对于这种纠结与拉扯,李秋晨认为:“人是永远无法救赎另一个人的,就好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只有自己才能化解自己内心无法释怀、无法原谅的东西。”
表演艺术家李龙吟在《酗酒者莫非》中饰演“深谙莫非底细”的老警察。他坦言:“我认为陆帕找到了他与史铁生能够沟通的方式。醉鬼莫非说出了很多清醒的人无法言说的话,并且揭示出人们隐秘的精神困境。”
在陆帕眼中,舞台上的电影幕布上的情节与演员的真实表演正是印证了人与人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以交谈,可以靠近,但永远无法真正走进对方的世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