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面向本市高一生的复旦周末先修学堂满周岁,这场“实验”成功吗?
2022-02-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去年此时推出的首期“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满周岁了。从880个名额被5000人“秒抢”到期末60%结业,这场为期一年的实验算成功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与复旦大学教务处、专业授课老师和学生分别聊了聊。

与此同时,带着复盘、思考和创新,面向本市高一生的复旦周末先修学堂第二季返场了。第二期于2月13日启动注册,16日上午10点开始选课。课程容量从首期的880人扩展到1000人,并推出学生退课-递补制度。

5000人秒杀880个名额

  期末结业率达60%  

周末学堂最初开放时就引发广泛关注,吸引近5000人秒杀880个名额,经过为期1年的学习之后,556位学生完成修读课程要求顺利结业,结业率约为60%。

由于周末学堂面向的是全市高中生,以兴趣为先导,大学没有设置“门槛”,也就不可能以选拔的方式对进入周末学堂的学生进行筛选。学生都是通过电脑系统随机选课,所以,不论是在学术兴趣层面还是原本学业、时间安排方面,在匹配程度上与预想的略有出入。

对于能坚持完成一年课程并且最终实现课程要求的学生为60%左右这个结果,也基本在预料之中。“有些学生选课时热情很高涨,但是在自己的学业压力还有一些兴趣使然上没有坚持到最后。”教务处处长蒋最敏分析说。

今年的周末学堂,仍将保持同样的选课方式,确保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选课;但同时,今年也新设了退出机制,有学生退出后,可以把学习机会留给更多真正适合的其他学子。

蒋最敏介绍,在总结首期周末学堂的选课和修读情况经验的基础上,第二期周末学堂为满足学生的报名热情和修读需求,课程容量从首期的880人扩展到1000人,同时推出学生退课-递补制度。选课成功的同学在第二次上课后拥有一次退课机会,可结合自己学习兴趣和课程难度选择继续或放弃修读课程,而在选课阶段进入递补名单的学生将按照退课学生数量进行依次递补。

“退课-递补制度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把宝贵的学习机会留给更有需要的学生。”蒋最敏介绍,届时递补学生无需再次抢课,开放选课时电脑就记录了下大家的报名序列,一旦有空位空出,即可选上。如果两次都缺课,也将自动视为退出。

复旦希望,这次选课的同学要学有余力,考虑自己的兴趣,一旦选上,珍惜机会,持之以恒完成课程。

兴趣被激发时的快乐

  师生都感收获大  

周末先修课堂的定位是为高中生们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创新教育机会,旨在培养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前置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们的一年12次复旦之约,有着怎样的收获?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王乐凯因为在第一年推出之际出镜“周末先修学堂VLOG”而成为一名小名人,他还幸运地选修到两门先修课程《先秦诸子》和《能源与催化》。

“虽说只有12天,我切身体会到了我国能源与催化之路道阻且长,但有强大的团队与前沿的科技始终坚守。”王乐凯在贺教授为大家展现从未见识过的化学专业仪器与相关工业时,从师长的眼神中看到对吾辈青年的殷切期望。在课程学习中,他不仅仅被一个个复杂的化学结构所震撼,更是被一个个化学问题所反映的国家科技实力激起斗志与情怀。而杨教授在带领学子领略两千年前诸子百家的同时,不时警醒客观汲取先贤思想,希望大家能成为更加沉稳而有思想的青年。

王乐凯还曾去过三个校区的复旦食堂,体验了舌尖上的“复旦”,也在夏日午后触碰过光草的柔软。愿能与复旦第二次相遇,是他未来的志向。

“在高中就来到这里,提前了解关于基础医学的知识,我想这会是我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来自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的虞涵捷在首期周末先修课堂中修读《基础医学探秘》,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根本无从接触的知识。对她而言,最庆幸的是,经过12节课,确定了自己对于医学的兴趣,同时也坚定了希望能够在未来再次踏入复旦的校园、成为复旦医学生的理想。

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一些思考,比真正“学有所成”重要得多。国家特聘专家、复旦大学微纳电子器件和量子计算机研究院院长沈健说,作为一个物理老师,他个人最大的希望是看见高中生能够通过先修学堂对前沿研究、特别是物理研究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当然,作为复旦大学教授,也很希望把复旦很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们。“让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地想去上大学,这个感受很重要。”

学生的专注度让人欣慰

  此次将增现场教学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老师可以明显地感到他们是很认真的。从这点来讲,我还是很高兴。”沈健说道。

课程结课形式,各位老师都可以灵活掌握。沈健的课程要求是,通过写一篇报告来阐释这学期讲述的内容,老师们根据报告里对课程理解深度来给予他们评分。

“其间,少部分学生是达到掌握精髓级的,能够学得很好。”由于《物理学的新启示》这门课是由三名教授分别讲述内容,一个好的学生报告里就会将三方面的内容有机串联,甚至从更高程度上理解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这在沈健眼里,就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报告了。

“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是比较简单地将内容记录下来描述,在深入理解方面可能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沈健反思,并没有太多的课外互动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今年,除了课堂教学外,沈健还安排了实验室教学计划。“直接进入实验室参观,让学生亲眼看见我们在课堂上讲的最前沿的结果、实验结果都是在哪些仪器上做出来的,是怎么做出来的,再用科普方式讲述出来,这样的话,可能这种直观感受就更强烈了。”沈健对此也十分期待,这几天,他正在加紧完善先修学堂新学期的课件PPT。

据了解,这样的现场教学也是第二季课程的一大升级,更多任课老师将带领学生们走进相关学科实验室、开展分组课程讨论汇报等,增强周末学堂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各领域“大牛”空降课堂

  涉及学科将更为广泛  

蒋最敏介绍,相比首期周末学堂,第二期周末学堂涉及学科更加广泛,开设课程更为丰富,课程设计更加灵活,导师阵容更为强大。

首期周末学堂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微电子、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12个学科共开设13门课程,提供了880人的选课容量。在此基础之上,复旦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第二期周末学堂新加入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公共卫生等3个学科。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2021年度获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将助力周末学堂发掘和培养优秀拔尖学生投身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材料科学将聚焦国家“高精尖缺”领域,激发学生报国热情;公共卫生则直面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探讨重大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公共卫生治理话题。

第二期周末学堂授课师资倍加闪耀。除了首期就已参与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复旦大学“浩清”讲席教授沈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以外,还加入了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教授领衔主讲的《未来技术与疾病防控》,由计算机学院院长姜育刚教授领衔主讲的《人工智能》,由材料科学系副系主任梅永丰教授领衔主讲的《生活中的材料启示》,由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现任院长雷群英教授和原院长汤其群教授领衔主讲的《基础医学探秘》等。

更多行业的领军人才也加入授课导师的队伍,例如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ACL Fellow李航,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田奇,百度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高级总监马艳军等。

第二期周末学堂正式开课后,学生们将在助教的带领下,深度体验复旦校园。大学之大,既在大师,也在“大楼”。学员们既可于精神上触碰大师之学术,亦能在物理上融入百年复旦的书香校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