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年友好城区,金山区打造人才回流工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金山区已于23日发布“上海湾区”人才计划,其中《金山区关于实施金山籍人才回流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到,每年为“金种子”提供200个挂职岗位,将设立金山区青年梦创工坊给予重点项目扶持资金。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和团区委等部门携手打造人才回流工程,激活湾区青年人才资源。
// 每年提供200个挂职岗位 //
金山区发布的人才政策13项构建了更具系统性、针对性的“1+X+Y”人才政策体系。“1”是指1个区级人才总政策,X”是指人才积分、人才安居、高层次人才服务、金山籍人才回流等X个区级人才配套政策;“Y”指教育、卫生、农业、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等Y个行业领域专项人才配套政策。
其中一个“X”——《金山区关于实施金山籍人才回流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分别从在读金山籍学子、回金择业就业、回金创新创业、金山籍优秀人才回金发展四个方面实施金山籍人才回流工程。
关注在读金山籍学子方面,《实施意见》通过加强初高中毕业生跟踪管理、深化“金种子”挂职锻炼机制、实施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知行计划”来加强支持力度。
“金种子”可谓是金山团区委的招牌项目,自2011年起,区委组织部、区社工委、区人社局和团区委联合实施“金种子”培育计划,10年来共有1813名大学生参与。“恰恰是‘金种子’项目让我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家乡的发展,增进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回金挂职的陈果在岗位上得到历练,希望能在毕业后返回金山,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有这样想法的“金种子”还有很多,他们想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知行合一,深入了解金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百名“金种子”回金工作。
此次“金种子”挂职锻炼机制得到了深化。《实施意见》鼓励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镇、村居及区内重点行业非公企业为金山籍在校大学生提供暑期短期岗位和全年长期岗位,每年合计200个,并配备专业带教老师,形成常态化挂职锻炼机制。同时建立“金种子”人才库,每年从当年度在岗服务的“金种子”中评选15%的优秀人员,对其毕业后3年内的就业创业给予优先支持。
团区委表示,“金种子”也会和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知行计划”联动,在探索金山籍高校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给予参与“知行计划”的高校每年5名“金种子”挂职推荐名额。
// 专项就业补贴最高1.8万元 //
在鼓励青年回金择业就业或创新创业方面,这次均加大了力度。回金择业就业方面,除了会加大见习补贴力度、提供就业专项服务外,还会给予专项就业补贴。对与在金有关用人单位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的金山籍应届高校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后,可依申请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申请人一次性就业补贴1.8万元。
在支持回金创新创业方面则和“创青春”品牌建设相结合。团区委介绍,鼓励金山籍优秀青年(大学生)团队参与上海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长三角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业赛事,对在大赛中获得名次的优秀人才及团队,给予扶持资金。这其中,已经举办了三年的“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已越发成熟,去年的比赛吸引全国500多个大学生团队报名,其中不乏有金山籍青年人才为家乡增颜值、植文化。“我们希望发挥本土青年优势,运用专业的力量打通乡村设计需求与青年人才资源、青年人才资源与乡村实践平台的双对接,引领青年往农村走、往社区走。”
助力创新创业方面还会设立金山区青年梦创工坊,定期开展路演评审,能为重点创业路演项目给予10-30万元扶持资金。
// 为人才设立金山区“青年驿站” //
人才是第一资源,金山区自入选全国第二批《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试点以来,更聚焦上海湾区发展的青年人才需求。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金山团区委书记王民民透露,接下来将联合区文旅局设立青年驿站,帮助来金山发展的求职者和入职者提供就近短期住宿支持,免除后顾之忧。同时将金山区“青年驿站”申请纳入“一网通办”上海湾区人才服务平台,申请人在线填写,提交后审核通过即可入住。
在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方面,团区委还利用团组织资源优势,积极推进Young²“青春益友”项目,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结合青年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动员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青年参加。在机关工作的小于平时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社交圈小,而交友活动提供了一个发展友谊、收获爱情的美好平台,她也结交了更多朋友。王民民表示,想让青年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在金山找到人生的另一半,“青年的未来安放在这座城市,将工作与生活托付在金山,更有利于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