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秦鸿钧烈士曾用这台相机拍摄重要情报!这件文物来到红色小学
2022-03-01 上海

同学们观看文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2月28日下午,中共一大纪念馆带着馆藏珍贵革命文物——秦鸿钧烈士使用过的柯达相机,走进了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校园。这所学校与这台相机,有着割舍不下的缘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校长韩慧如是秦鸿钧烈士的夫人,目前,秦鸿钧烈士的曾孙也就读于该校。

 ※ 烈士用毕生精力传播永不消逝的电波 ※ 

新中国成立后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的首位校长韩慧如于1935年7月参加革命,1937年起协助丈夫秦鸿钧开展秘密电台工作,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革命胜利后,又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一中心小学党员老师、团员老师和少先队员们共同以朗诵“红色电波永流传”向这些真正的共产党人致敬!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郭艺凡围绕秦鸿钧烈士使用过的柯达相机,展开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往事讲述,带领同学们共同重温红色记忆,感受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郭艺凡告诉大家,秦鸿钧与李白、张困斋被称为“秘密电台三杰”, 这台照相机就是秦鸿钧拍摄情报时使用的。

这是美国柯达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一台折叠式皮腔照相机。如今在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类似的款式,但在当年,它的性能是非常先进的。相机保存得相当完好,机身主体由金属外包皮饰制成,外侧的支架仍然光亮如新。这种折叠式皮腔相机操作简单,拍摄时平视取景、目测对焦,具有便携、声响小的特点,很适合作秘密拍摄、探取信息之用,是党的地下工作者获取情报的得力助手。

秦鸿钧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赴苏联学习电台技术,归国后长期在上海从事发报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的一栋小楼上设立秘密电台,以一家糖果店老板的身份为掩护,秘密为党提供情报。抗战胜利后,电台迁移到打浦桥新新南里的一幢阁楼上。1949年3月17日,在敌人的疯狂搜查下,秦鸿钧被捕了。他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

1949年5月7日夜晚,秦鸿钧与李白、张困斋等12位革命烈士遭到集体枪杀。在英雄赴难的上海浦东戚家庙,附近的居民们曾听到,那晚,刑场上空响起勇士们高唱的《国际歌》。让人惋惜的是,英雄赴难的日子离上海解放只剩仅仅20天。烈士们生前忍受着孤独和误解,却用毕生精力、呕心沥血地传播着永不消逝的电波。

 ※ 吾辈接任与弘扬这种伟大的精神 ※ 

“他们在黎明前牺牲,但是他们悲壮激烈的革命精神却如黎明后的曙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照亮了中华大地。如今,我们沐浴在和平年代的阳光下,定当不忘初心。愿吾辈接任与弘扬这种伟大的精神,坚定前行的方向,虽九死而无悔!” 郭艺凡说。

培根铸魂,赓续红色基因。二年级三班的秦翊凯正是秦鸿钧烈士的曾孙,他怀着激动地心情与大家一起见证这份珍贵的革命文物。“这个照相机是我太爷爷当年亲手使用过的,也是我太奶奶在解放后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这份革命文物背后有很多我祖辈们的红色记忆,今天亲眼所见,更能让我们想起他们的感人故事。”

秦翊凯和爸爸

秦翊凯说,面对这份革命文物,也更加督促自己一定要牢记家中的革命传统。“不求索取,但求奉献。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得失为轻”,秦翊凯表示:“爸爸说,这是太奶奶一直自我要求的,也希望后代们无论什么时候,身处什么岗位,都要牢记这一点。虽然我还不是太懂,但我会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多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努力学习,今后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