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规范整形市场,防止青年误入“整形”消费陷阱
2022-03-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目前,针对年轻人的医疗整形中存在着不少乱象,诸如商家以低价宣传、技术速美、“美丽贷”等多重消费陷阱,诱导青年跻身整形消费的形式比比皆是。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就有市政协委员为未成年人的整形美容发声。无独有偶,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积极呼吁,规范整形市场,防止青年误入“整形”消费陷阱。“我们亟需对整形市场进行规范,完善相关法律及行规;进行价格指导等多元协同治理,同时对青年开展价值引导并增强其整形风险意识。”

  问题    95后青年比例超过半数,四大原因让他们深陷陷阱  

医美作为一种非必要的医疗行为,在青年群体中成为一种消费趋向。根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在2020年整形产业的消费者中,18-35岁青年群体占比71.1%,其中95后青年比例超过50%。

在整形行业呈现高额利润和快速发展态势下,出现了存在经营不规范和诱导年轻消费者现象。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速22.2%,消费者中62.1%购买过手术类的项目,全国超过8万家生活美容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仅约1.3万家,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约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

胡卫认为,整形业乱象对青年人造成群体性的伤害:首先是直接的身体健康损害,其次,误导青年价值观,助推青年人的容貌焦虑和过度追求颜值;再次,整形消费的贷款或分期付款等方式,让年轻人陷入以“美丽”为名的消费贷陷阱中。

究其原因,胡卫认为,一是低价广告宣传,虚构消费陷阱。整形市场上的低价产品比比皆是,但仅限于广告宣传,远低于实际花费。二是借助医学技术,宣扬商业高效“美”。整形机构借助现代医疗技术,用宣传话术将商业美包装为年轻人可自主追求的新型高效美。

他介绍说,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借助金融工具,助推青年超前消费的现象。比如有的整形机构推出多种便利的消费途径,类似线下的消费贷款,线上分期付款,从而诱导年轻人的非理性消费。2021年1月25日的某媒体就揭露了一起以招聘青年网拍模特为名与整形机构合谋的“套路贷”诈骗案。

在胡卫看来,整形业的隐性暴力也不容小觑。“这几年因整形失败的青年维权事件在新闻报道屡见不鲜。整形失败需支付高额赔偿费,但整形业普遍将整形成败归为消费者个体责任,且多采用言语威胁、人身威胁甚至是非法拘禁手段,来应对消费者维权,甚至拍摄消费者维权视频且将顾客标签化为‘医闹’。整形维权困难的隐蔽性,从而掩盖了整形消费的潜在风险。”

  建议    进行价格指导,治理整形业暴力问题  

针对这些美丽陷阱,胡卫建议要出台规范整形业的法律法规。他认为,医疗整形作为新兴行业,亟须完善相关法律及相关细则。如设置整形业的准入机制,明确提供整形服务内容,特别是手术类医疗整形服务人员的资质和执业范围等,公开展示其相关审批文件及服务资质;明确行业经营范畴,并明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开展除容貌修复等必要医疗之外的整形项目;规范整形广告相关法律,禁止夸大整形效果、宣扬性别歧视和隐瞒手术风险等广告宣传;完善适用于整形民事纠纷的调解细则和诉讼司法解释。

他还建议进行价格指导,减少消费陷阱。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标准给予整形机构相关服务项目价格指导,杜绝整形业的价格不透明和野蛮经营,设置指导价格查询官方平台,并对未获得国家安全认证的整形项目予以坚决取缔和通报。同时,应对其项目的贷款消费等制定严格标准,并限制没有经济收入能力的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群体的“美丽贷”。

在采访过程中,胡卫还提到了多元协同,治理整形业暴力问题的重要性。他建议针对整形业中的违法、甚至暴力威胁消费者群体生命及健康的整形机构,予以重点治理。在市场管理相关部门成立针对整形治理的办公室,重点督查的投诉、上访及纠纷频发的整形机构。建立市级整形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会的行业标准执行和监督职责。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鼓励和奖励消费者举报整形机构的违法行为。

“我们需要价值引导,提升青年理性认知和整形风险意识。“胡卫强调说,整形产业推崇的标准化“商业美”,不应成为衡量美的标准。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应对年轻人加强对整形风险的宣传教育,在主流媒体平台、视频网站的公益广告等方式,宣传整形风险,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从商业化的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