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如何鼓励生育?委员建议男女同休产假
2022-03-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政策放开二胎、三胎之后,并未迎来生育高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不约而同为鼓励生育支招。如冯丹龙委员建议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提高人口出生率;马进委员建议国家尽快推出生育奖励配套政策等。

冯丹龙认为,虽然影响生育的因素有很多,如房价压力、工作压力、教育压力,但提升生育率的核心一条是打消女性的生育顾虑,提升女性的生育意愿。“目前,多地响应三胎政策,对生育女性的保障方式是:延长女性产假,越是生二胎、生三胎,产假越长,最长的产假甚至可达一年。表面上,让生育女性得到休息。但这些‘福利’,将导致企业不再招聘女性员工,实际上是剥夺了女性的工作权,加剧了就业性别歧视,影响了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

“在欧洲国家‘父亲产假’已经提升了生育率。”冯丹龙建议能借鉴国际经验,比如以欧洲为例,英国实行的是弹性带薪产假,英国男性有2周的带薪产假。在法国和德国,男性可休4周带薪产假。在瑞典,每生育一个子女,父母共享16个月的带薪产假,并规定两个月必须由男性享有。如今,在很多欧洲国家,妻子上班,丈夫单独带孩子出门、单独照顾孩子是很常见的。

她表示,生育之后女性的身体恢复,大约只需要一个月或40天左右,剩下的假期主要是陪伴婴孩成长。但是,陪伴不是女性专利,男性一样可以陪伴,参与照顾孩子。建议强制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可以同时休假,也可以轮流休假。“以往,用人单位招聘时,担心女性生育影响工作。故优先录用男性,甚至歧视育龄女性。强制男女同休假期后,用人单位无须考虑女性的生育问题,女性不再担心因为生育影响工作,生育意愿自然提升。”

关于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冯丹龙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厘清生育假期种类和时间。明确假期中用于女性恢复身体的时间和其他假期。第二、夫妻双方共享产假和生育奖励假。例如除去女性恢复身体的假期时间,剩余150天,夫妻双方,每人至少休满50天;另外50天,夫妻双方可依据实际情况分享。休假期间,夫妻双方,带薪休假。第三、确保男性休产假的权力。一方面,加强男性产假和生育奖励假的推广力度,让男性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成为社会共识;另一方面,以法律手段约束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意识到,男性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时与女性一样,具有强制性。

马进委员则建议,为了提高计划生育政策吸引力,国家尽快推出与不同时期计划生育政策配套的具体生育奖励措施。比如制定更合理的生育证书发放办法。获得各类生育证书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分别享受不同标准的生育奖励。

他还建议,明确生育奖励费发放办法。把目前工资结构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改为“计划生育奖励费”。取消子女满18周岁停止发放的规定,改为终生发放:退休前由所在单位发放,退休后由社保养老金发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