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温度:1小时内千余学生应召,互助文档共享上线
2022-03-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3月9日,为疫情排查需要,同济大学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目前学校正在2+12管控中。就在这短短两天内,“同舟共济”成为师生最大的感触。1小时内招募到超过1000人的学生志愿者队伍,学生第一时间自发编辑了一份疫情互助共享文档,“速度”与“温度”让校园依然按时“春暖花开”。

== 学生骨干自发建起疫情互助共享文档  ==

“目前充电线、充电器资源较紧缺,希望有多余充电线的同学登记共享,说明位置与联系方式,与需要充电器的同学互相联系。缺少充电线的同学请与前一个表格有充电器的同学互相联系,教室与图书馆皆有充电口,可自行前去充电。”3月10日中午,同济大学生科院大四学生姜嘉诚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并附上了同济大学疫情互助文档的链接。

这份可以多人协作编辑、接力互助的可编辑文档,从建立到3月11日上午为止,短短2天不到的时间,已经登记了162条求助信息,141条可提供帮助的信息。从止痛药、抗过敏药、创口贴等日用药品,到隐形眼镜护理液、口罩、卫生巾、消毒纸巾、卸妆油等日常护理用品,从各种手机充电器、充电线、睡袋到袋装方便面、饼干、咖啡、茶叶等食品,来自各个学院的同济学生在表格中“慷慨解囊”。

160多条求助信息中,“需要充电器”“需要药品”等问题已被一一解决,同学们反映比较多的因就地检测滞留在非宿舍区的问题,管理同学在文档中的及时安慰被标红:“滞留在其他校区的同学,请不要慌张,学校相关老师正在安排住宿问题,请先停留在校园不要乱动。”

“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发挥大家共同的力量,自给自足,既解决问题,也让同学们感到安心。”姜嘉诚这样表示。除了这份互助共享文档,同学们还自制了“核酸检测健康云操作流程”等贴心小Tips,利用网络和同学们习惯的方式,转发重要信息,用集体的力量让疫情防控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正是这份毫不慌乱和互帮互助、全力配合,才让“同济速度”得以实现。3月10日早八点,准时开课的云上课堂,教室里只有老师一个人,连接着线上屏幕的那端;食堂24小时开放让师生暖胃更暖心;宿舍楼里没有被忘记的集体“云生日”;“老师,我们随时待命”“物资缺了啥,随时联系”“我们做了枕头,欢迎来取”……同济四平路校区的樱花已经初绽,有同学写道:“今天,同济春暖花开,这里的一切平稳、有序、美好。”

== 1小时内招募到1000余位学生志愿者 ==

这样的速度和温度,是一束束微光的汇聚。接到需要全员核酸的通知后,同济大学团委第一时间紧急响应,1小时内,报名加入志愿者群的同学超过1000人,多个志愿者群火速满员。

3月9日晚,无论是在绿树荫蔽下的道路,还是在灯火通明的绿茵场,都可以看到大白和小红帽们忙碌的身影,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通力合作构成了一道美丽而暖心的风景线。当晚,第一批志愿者换班的时候,已经听到了晚十点的钟声,而第二批志愿者更是直至深夜才结束了志愿服务工作,虽然疲倦,但他们觉得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同舟共济”的深刻内涵。

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奚旺说,当听到要招募志愿者时,心里涌现出一种责任感,“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学生骨干,这种时候需要冲锋在前,即使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也还是可以做些如维护现场秩序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医务工作人员也是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多才完全结束核酸检测,“大部分的医务人员都是没有休息的,就靠在椅子上缓一缓,当这一幕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还是非常感动。”

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宋博文的母亲是一名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是受到了她的影响吧,在疫情面前希望能像她一样,做出自己微不足道的贡献,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宋博文的工作是把守住核酸检测的出口,让过来核酸检测的同学更有序,并引导滞留在彰武校区的同学加群接收最新通知,“偶尔有住在8号楼的同学回校,我也会负责护送,确保他回到了8号楼。”

让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陈远志感动的是,有一位同学在完成核酸检测后,就立刻询问志愿者的报名途径,“一下子就觉得更有力量了。”

“把饭挂在宿舍房门口,从里面传来‘谢谢’的声音;乘坐电梯遇到和我一样的志愿者推着小推车上上下下,大家相视一笑;深夜做完核酸检测看到疲惫却依然坚守岗位的朋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的一声‘辛苦了’……每一个瞬间都温暖得让人落泪。”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钟月觉得,疫情状况突如其来,覆盖面广,短时间内完成合理分工和组织调配工作一定需要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大家心系一起才能共渡难关。“每个人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如果每一粒沙都汇聚起来,就可以筑起一面坚固的墙。”张钟月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