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戴在手上的“紧箍咒”,却箍不住她奔波的脚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自普陀团区委号召青年投身社区开展防疫相关志愿服务以来,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
从3月11日开始,团区委优先从机关、区属事业单位和国企等机构,阳光普陀社工站、区青联、区青企协等社会团体,以及区域化团建联盟单位进行青年志愿者招录。这些青年志愿者参与支援了多个街道的核酸检测工作,主要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安抚居民情绪、指导居民生成核酸检测二维码、引导居民到指定地点做核酸检测等。
第一场志愿任务,仅用12小时就召集到了60位青年参与,第二场更是快速召集了96位志愿者。这些青年里有的虽初为人父、人母,却敢于冲在第一线;有的刚结束自己的工作,就马不停蹄地赶来支援;还有的旧疾未愈带伤上阵……
本是保护膝盖的“紧箍咒”,却记录了付出
阳光普陀社工站站长汤瑾从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多年,是相关领域的资深社工,也是志愿者中的“老法师”。
在此次抗疫志愿服务中,汤瑾总会细心指导青年志愿者们正确穿戴防护用具。作为小组长,她要负责将志愿者们合理地分配在排队等候的市民身边,既要考虑到间隔的合理性,有利于志愿者指导市民使用手机生成核酸检测登记码,又十分贴心地为志愿者们找到遮阳的位置。
长长的路她总要走上三四遍,发现哪支队伍人多了,她就指挥志愿者给排队的市民分流。每天都忙得不停,她的智能手环每天显示的步数都超过了15000步。
这个手环是汤瑾的爱人送她的礼物。今年年初,她因为走路不适去看了医生,经诊断确认为膝盖半月板的问题,医生再三叮嘱她每天走路不要超过6000步。自此,她的爱人为了让她在家少走动,包揽下大部分家务,还送了这只手环。
手环上的步数就像是“紧箍咒”,时刻提醒着汤瑾要注意保护膝盖。即便如此,她依旧每天提前到岗,结束时最后一个走。结束一天的志愿服务后,她不忘关心每位志愿者的状况,张罗着给已经脚软的小伙伴们拿水……知道情况的小伙伴们心疼她,可她却总是说着“没事的、没事的,我在家休息得很好”。
“明天还缺5人”“我马上去问问社工伙伴”“去吗?”“去啊,我报名”“我报名”“我可以”。这就是汤瑾和她的靠谱社工伙伴,平日里守护青少年成长,特殊时期挺身而出。
“害怕吗?”“害怕的”“还来吗?”“还来的!”
随着支援次数、检测点数量的不断增多,为了增加人手、保障志愿者充分的休息时间、优化工作排班,3月14日团区委通过“青春普陀”微信公众号招募社会志愿者,截至目前已经有142位。
3月16日早晨,突然接到需要协助万里街道进行核酸检测的任务,团区委第一时间与社会化招募的志愿者联络,“马上!”“马上!”“我现在就能过来!”“随时联系我!”“晚上我可以过来!”“我隔两天就做一次核酸,时刻准备着”。仅短短3个小时,29名志愿者便赶到了万里街道的15个居委。
志愿群里一句“2020年之后再次集结”,让曾今组织过2020年花桥高速匝道口防疫志愿服务的团干部认出几个熟悉的头像。据统计,已有29位社会化招募的志愿者正在续写着花桥的故事。
“害怕吗?”“害怕的。”“还来吗?”“还来的!”不论是天气闷热让人大汗淋漓、面罩上充满雾气,还是气温骤降下着雨、冷得抱紧自己……志愿者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坚守岗位,毫无怨言。志愿者苏英俊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句代表很多青年心声的话:“当青春被疫情闪了一下腰,让我们挑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青春守‘沪’,逆流而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