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扎实推进网格化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隐匿传播风险
2022-03-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图

今天上午10点,上海举行第12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本市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昨天(3月18日)0-24时,我市新增8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36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确诊病例中,4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4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366例无症状感染者中,178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188例为相关风险人群筛查发现,均已闭环转运至本市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情况稳定。

这8例确诊病例具体情况为:

病例1,男,66岁,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2,男,38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3,男,5岁,居住于金山区。

病例4,女,33岁,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5,女,53岁,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6,男,39岁,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7,男,53岁,居住于金山区。

病例8,女,36岁,居住于徐汇区。

上述8人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关于366名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可以通过“上海发布”了解相关信息。 这366人均在集中隔离管控或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366人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3月19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1864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16854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51744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50024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根据流调和风险评估,我们对多个区域人员进行了筛查,除了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目前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邬惊雷介绍,目前,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以快制快、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因时因势因情施策,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扎实推进网格化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隐匿传播风险,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于之前核酸筛查已经出结果的重点区域,接下去还有哪些举措?为什么有些解封了,有些继续做核酸?就这一公众关切,发布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前几天我们已经开始了对全市重点地区开展排摸,采取“核酸筛查+减少流动”的措施,同时根据既往一段时间流行病学发病特点界定了一部分本市重点区域,在前两天以街镇为单位进行筛查,48小时中进行间隔24小时两轮的核酸检测。

“从今天通报的情况来看,确实在筛查中发现了比较多的阳性,经过后续审核以后有可能是确诊病例,也发现了有很多属于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从防控意义上来讲,这些人是具有传染性的,仍然要对他们进行排摸和管控,仍然要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以及风险群体进行管控。”

吴凡说,随着筛查推进,发现阳性要进行排查风险管控。我们有一整套防控措施,随着筛查推进,把之前存在的隐匿传播、潜在感染阳性风险排查出来,把埋着的雷排掉了。排查完后,相对来说社会面上可以逐步实现清零,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市委市政府做这个决定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保护全市市民健康安全是非常关键的。

接下来排完了怎么做?下一步,吴凡介绍,有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研判。最简单的是以街镇为单位,上一轮在重点地区排摸当中,两轮全部都是阴性就解封了。

如果以街镇为单位,两轮筛查中发现有阳性,还要分两类情况:

1.阳性比较零星数量不多,将精准研判,进行切块式网格化,每个网格内暂时停止;继续下沉一级研判,将有零星存在的阳性区域再核酸筛查,不涉及的区域解封。

2.阳性比较多,涉及整个街区,启动传染病“三间分布”分析(时间、空间、人间)来研判已经存在的传播和下一步传播趋势。如果传播很分散,仍以街镇为单位再筛查。如果传播在空间上较聚集,研判下来其他区域风险不大,其他区域可以解封。

吴凡说,有的市民朋友两轮核酸早就出来了,质疑怎么还没解封?这里特别想跟大家说,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小区做完结果出来,但可能所在的街镇没有做完,还是要等一等来进行研判。研判结果需经过专业部门分析,时间上会存在先后,还请市民朋友理解配合。

至于全市其他的非重点区域,从昨天开始进行一次免费核酸检测,吴凡说将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实现“减少流动+核酸筛查”。非重点区域内核酸筛查并没有要求足不出户,但还是希望市民减少流动,配合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