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提醒|午间电台、音乐胶囊调节心理舒缓情绪,让居家学习不emo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全市中小学调整为线上教学后,“神兽”们居家上网课,学习生活顺利吗?产生坏情绪了怎么办?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线上教学一周以来,不少学校在开展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推出不少“花式”途径帮助学生舒缓心情,让孩子们居家学习不emo!
== 午间电台温暖云端师生 ==
学生们居家学习,打的不仅是防“疫”战,更是防“抑”战,有的孩子网课期间独自一人在家,没有人聊天谈心,产生孤独情绪怎么办?为了让同学们在网课期间可以适当放松身心、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预备(1)班的班主任张莉老师和队干部们经过商讨后,决定成立班级的“水滴午间电台”,希望通过电台让同学们的心中像被水滴滋润般清澈干净、轻松愉悦。
从电台命名、成立原因、播放内容、播放时间,学生们事无巨细合作探讨,撰写并发起了公告。每天中午12:40—13:00,由负责的同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腾讯会议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内容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纪录片。同学们可以在聊天区留言,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预备(1)班的电台公告一经分享就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一时间,整个预备年级都行动起来,纷纷开始构思、创建极富各班特色的“午间电台”:预备(2)班的“星辰小电台”、预备(3)班的“晨曦电台”、预备(4)班的“萤火午间电台”、预备(5)班的“飞翼午间新闻”……
各班的午间电台“上线”后,同学们午间单调空白的居家生活被填补了,每天都会有值班DJ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云端资源,或是放松身心的音乐,让大家受到艺术的熏陶;或是官方渠道出品,内容积极向上的纪录片;或是意义深刻,让人回味悠长的优秀电影。即便是分享生活中的趣味点滴,每日的“小确幸”都能让人不禁为彼此的生活莞尔一笑。
除了艺术享受,同学们还能在聊天区与其他人交流,探讨收听收看的感受,甚至可以推荐喜爱的歌曲和纪录片。当然,为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聊天公约”必不可少。“聊天内容以分享感悟为主,要注意文明用语,不要盲目刷屏……”经过商议,同学们还撰写并发布了“电台聊天公约“。而为了更好地落实执行“聊天公约”,各个班级都安排有专职的午间“网管”,记录同学们或暖心或有趣的留言。同时,按公约要求监督并上报违规人员名单。这些管理举措让午间电台变得更文明,也更温馨。
== 音乐胶囊疗愈学生心灵 ==
音乐是疗愈忧郁和焦虑的良药。居家学习期间,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学生发展部联合艺术组部分教师,通过学习、查阅相关“音乐疗愈”知识,在学校心理老师的辅助下,尝试推出三种颜色的“音乐胶囊”,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提供“音乐处方”,希望在特殊时期用音乐疗愈人心,用音乐抚慰心灵。
其中,“深蓝色的音乐胶囊”中会放入抒情、慢板为主的古典音乐,例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舒曼的《童年情景》(选段)、帕赫贝尔的《卡农》、德彪西的《月光》等,帮助情绪低落或有焦虑感的学生或家长。
“湖蓝色的音乐胶囊”中会放入抒情中板、慢板为主的轻音乐或自然声音效,例如“神秘园”乐队音乐作品、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作品、久石让的动漫音乐,以及轻柔的大海波浪声、雨滴声等,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听音乐进行身心放松,松弛脑部神经,防控近视眺望远方。
“浅蓝色的音乐胶囊”中会放入没有明显节拍的抒情小品或白噪音,例如格里格的《抒情小品》、肖邦整套的《夜曲》或舒缓、清心的古乐旋律等,帮助学生和家长减轻负面情绪,达到内心的平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