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2小时消杀3万平方米,保卫城市的“竞速赛”不停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在这次抗疫工作中,有一群战疫“急先锋”活跃在各个重点防控场所,进行消杀作业。近日,普陀区长风街道的这群“消杀勇士”又经历了一次保卫城市的“竞速赛”。
闻令而动,组建专业“消杀小组”
“疾控中心通知,车站某员工是疑似病例。”深夜,值班室的一通电话让上海地铁曹杨路站车站站长龚英心里一紧。曹杨路站占地一万平米,人流量极大,上下3层楼,共有7个出口。事发的11号线上有5个出口,2、4出口位于长风辖区。
长风新村街道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街道党工委书记顾晓鹏火速联系上海消防普陀支队告知具体情况,专业“消杀小组”——普陀区消防救援支队党员先锋队随即待命。
其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曹广东与负责站长联系,结合普陀疾控中心以及曹杨路地铁站的管控要求,确定消杀时间、范围与细节,并派出有消杀经验的街道应急小队做“引路人”从药物剂量、喷洒要求、使用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指导党员先锋队,减少消杀小组摸索时间。
晚上11点20分,“路”已铺好,人员就绪,消杀行动即将开始。
2小时战“疫”消杀3万平方米
“11号线曹杨路车站出现疑似病例,请立即迅速到岗准备出发!”晚上10点半,普陀区消防救援支队党员先锋队指挥员曾保森接到电话后与同伴立即展开行动。
7人火速收拾好上车,带上防护服、消杀药桶、药剂直奔现场。25分钟后,“消杀小组”到达并火速准备开始消杀作业。4人冲锋在前,负责消杀,1人“专职司机”,另外2人负责结束后的防护服消毒工作。
在长风街道应急小队的指导下,“前锋部队”迅速掌握了消杀药物配比、消杀范围以及最佳消杀时间:公共区域包括安检口到上车口,总计三万平米的空间;凌晨3点前结束以保证药物发挥最佳效果。
时间只剩不到4个小时。快,再快。为了提高效率,队员们一刻不停地穿好防护服,两两一组,并排喷洒,一次作业范围覆盖整个路面。
电梯上,他们背着40斤重的药桶来回攀爬三层楼,用双脚丈量三万平米;扶手、台阶、玻璃内侧座椅、消防箱甚至是垃圾桶内侧……不足2小时,4人完成了3万平方米的消杀。在整个城市早已熟睡之时,这群城市的“白细胞”悄然完成了又一次消杀任务。
保卫城市的“竞速赛”永不停歇
别看“消杀小组”如此熟练、神速,可这才是他们接手的第二次任务。为确保普陀区消杀工作快速完成,一周前,普陀消防成立专人“消杀小组”,曾保森在内的7人主动请缨,脱下“平安红”换上“白战袍”,背起消杀药桶,再一次冲向保卫居民安全的第一线。
可这群进过火场、下过寒江的老将,在面对消杀药剂的使用时,还是犯了难。平时对穿脱防护服的训练是到位了,消毒药剂的使用却讲究因地制宜,药水的配比、使用时间都必须由现场的防疫办亲自指导操作。
首次任务时,“消杀小组”就因为这件事吃了足苦头。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室外公共区域需要进行消杀。由于是第一次配合,“消杀小组”花了半个多小时协商使用事项。
在寒风冷雨中,他们足足花了三个半小时才完成任务。而相比前次,这次任务的完成堪称“神速”。曾保森认为,圆满完成任务的背后既离不开“消杀小组”对前次经验的总结,也离不开街道工作人员的协助配合,“这次我们使用药剂更加熟练了,加上街道派人指导操作,5分钟就准备好了,学到了很多经验,下次会更快完成任务”。
一次次淬炼让这支“消杀小队”变得成熟,他们与时间赛跑,昼夜不分守护城市。“这是我们的职责,哪有病毒我们就往哪去。”队员们表示,将以斗志昂扬的状态继续刷新保卫城市“竞速赛”的记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