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这群青年把好工地大门,筑牢防疫“第一道墙”!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90后小伙王宇,是上海城投置地集团团总支书记、万安路项目经理。在市、区质监站出台在建工程“封闭式”管理各项举措后,他主动请缨,组建起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投身抗疫一线,打响项目“封闭式”管理的第一战。他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会把好工地大门,筑牢防疫第一道墙。”
◆ 值守工地3轮共144个小时 ◆
坐落于虹口区新市河沿岸的万安路城市更新项目,周围居民区环绕,人流较大。3月17日,由于疫情,针对上海市提出的相关要求,工程项目进行封闭管理。随后,王宇带领着其他工作人员开始以48小时为限进行轮班,并且有序组织工地工人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同时,严格做到外来人员与物资先进入过渡区登记和消杀,确保不与工地内人员产生接触,牢牢地守住工地的入口安全。
目前,王宇已经值守工地3轮共144个小时,在场地局促的条件下,“我们的住宿条件比较艰苦,所以刚开始我是不太适应的。”由于工地的闭环管理,工人们也有些情绪,“长久的封闭环境让工人心情也会变得压抑,工作效率也会下降,所以做好情绪安抚是重点。”于是,王宇统计好工人的物品需求,安排外部人员统一采购送至工地,解决了工人的后顾之忧,极大地缓解了工人的情绪。
“我们的工地具有特殊性,中间夹杂着一个小区的道路,相当于公安街正好将我们的项目划分成两块。因此,没办法做到全封闭,因为两个地块之间的工人总会有交流作业,所以会造成工人与居民人流交错。”王宇介绍道。为了保障做到更好的疫情防控,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同当地的居委会商讨最好的政策,最终,在居委会的支持下,决定将小区的北门封闭。
◆ 防疫同时确保项目高效运作 ◆
除此之外,与工地施工人员交流后,王宇发现,工友们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执行情况有待加强。为此,他果断加强定期环境消毒制度、疫情防控方案执行力度,并对监理及总包开展了防疫知识宣讲及要求解读,牵头进行每日自纠自查,对防疫工作查缺补漏,由上至下强化防疫意识,在安全中促生产,在生产中确保安全。王宇说:“要想生产高效,就是将防疫工作在生产中常态化。”
王宇说:“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一方面是我们工地的防疫工作要做好,要确保我们工友的人生安全。另一方面我们的项目作为区重大工程,我们要确保工程进度稳步推进、项目质量不打折扣。”
前段时间,原本进行轮值班的同事因为小区核酸筛查无法到岗,王宇主动请缨继续值守。作为万安路城市更新项目的项目经理,需要负责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协调与管理工作,对他而言,防疫值守也许只是换了个场地继续工作,但是对项目而言,却是多了一道抗“疫”大墙!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