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致敬越剧改革80周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越剧院今天网络直播了“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暨袁雪芬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州的开幕盛况。上越今年将根据疫情变化态势,陆续开展全国巡演、小剧场剧目展演、2022中国越剧电影展、“穿越80”地铁长廊展、纪念越剧宗师专场演出等,以此让青年观众了解,一代越剧宗师对“越剧改革”这一中国戏曲史上重大事件的贡献。
今年是越剧宗师、上海越剧院首任院长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也是越剧改革80周年。作为越剧改革的主要推动者,1942年,年仅20岁的袁雪芬和一批越剧演员在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过去中国传统戏曲以演员为中心,是“角儿的艺术”,但是越剧改革率先在中国戏曲界建立了以编导制为中心,集“编导音舞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机制。在这个全新的体制下,袁雪芬她们编演了大量具有时代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剧目,创造了新的越剧音乐主腔——尺调腔和弦下腔。
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袁雪芬等越剧泰斗开启的越剧改革,让越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舞台美术特色,也提升了越剧的剧种地位和文化品格,对整个中国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这场“越剧改革”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所以有必要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当今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了解。
记者了解到,本次纪念活动主题为“聚·变”。“聚”和“变”是20世纪40年代新越剧改革留下最重要的两项经验。越剧的历史是一部改革的历史。从小歌班到绍兴文戏,从男班到女子越剧,无不见证了早期艺人相时而动、因势而新、不断追求变革的历程。越剧进入上海后,又受到话剧、电影等现代艺术的影响,艺术面貌日新月异。
为致敬历史,上海越剧院昨天在院内袁雪芬铜像前举行了祭扫仪式。之后上越将陆续启动剧目展演,《宴祭》《闺 show》《再生·缘》《梁祝》等小剧场剧目将演出18到24场;《双飞翼》《家》《山海情深》《好八连》等上越新创剧目和兄弟院团剧目将演出10—16场。7月计划举行的越剧电影展。从8月起,徐家汇80米地铁长廊将以展陈的方式,带行人回眸越剧改革走过的80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