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新一轮核酸筛查,金山爱心小分队爱心点名册发挥大能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3月28日,金山区开始新一轮核酸筛查,各街镇为工作顺利开展做了充分准备。上网课学生做核酸检测有专用通道,“爱心小分队”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翻出“爱心点名册”解决老人吃饭问题。
此外,廊下镇四大保供基地每天输出40多吨蔬菜发往上海市场。
== 设置“四类人员”专用通道 ==
“太谢谢了,正着急赶不上下一节网课,你们就来为我们解决困难了。”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边快步往家赶,边转头对志愿者一个劲地道谢。
就读于干巷中学的沈骏杰和妈妈排在核酸检测队伍中,七点半到五点半上网课,中间只有十分钟休息时间,间隙还要排队做核酸采样。上午十点半,骏杰妈妈在队伍中显得很焦急,一旁志愿者看到她身后穿校服的孩子,马上上前询问情况。了解后,志愿者又与前面排队的居民解释好并获得理解后,立即带孩子走学生通道,不到两分钟,孩子就完成了采样。
据悉,吕巷镇在本轮全员核酸筛查工作中,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坐轮椅行动不便和残疾人,抱婴幼儿人员,以及需要上网课的学生这“四类人员”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陪护人员限一人,解决这些特殊群众的困难,实实在在为群众提供温情服务。
== “爱心小分队”解企业燃眉之急 ==
“昨晚大家都没关注消息,一早得知我们厂区封控了,但我本人不在厂里,里面有19名员工,没来得及备食物。网上购买还需要一定时间,现在没有吃的,请问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28日9:10,上海永久包装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婷给龙跃村打来求助电话。
接到求助电话后,村党总支书记夏海忠马上让村“爱心小分队”的潘惠珍和另外一位机关志愿者,把村里给志愿者储备的食品中匀出3箱方便面和一些食物,赶紧给企业送去。5分钟不到,志愿者就把食物送到了企业门口,再次联系到李婷,她马上派人出来拿,并在电话里激动地表示:“太感谢了,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爱心小分队”是此次核酸检测工作储备的工作力量之一,作为后勤保障组,凡是防疫工作者、志愿者或村民遇到难题前来求助,小分队就会第一时间响应解决。
夏海忠表示,接到企业方面的需求,村里会第一时间和后勤保障组反映,尽可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也建议有能力采购的企业通过区里和镇上公布的网络渠道自行购买进行储备。
== “爱心点名册”解决老人吃饭问题 ==
“这两天阿姨要做好防护,好好待在家里。”民警范晓斌借着为独居老人武阿姨送上了热腾腾饭菜的时机还不忘叮嘱几句。范晓斌所属的金山公安分局象州路派出所管理的辖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2万余人,占辖区总人数的52%以上,其中高龄独居老人更是达到1800余名。在老龄化严重的居民小区内,社区民警第一时间进驻小区,与社区工作者们全力以赴紧急落实各项应急保障和民生保障,着力解决空巢老人就餐难、就医难、求助难等问题。
“小区封控后,我就在想长期独居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网上买菜,平时都是家属几天送一次菜,这下吃饭成了大问题。”范晓斌及时对接居委会,根据街道的“爱心点名册”,将小区内常住老年人口按照孤老、独居、高龄等因素梯次分为“金色孤老、银色独居、蓝色纯老、绿色高龄、橙色特殊”五色关爱圈,登记造册,形成“一人一表”,对30多名需特殊关注老人进行统一管理,主动承担起给独居老人的送饭送物资的任务,也能借此机会确保独居老人在管控期间生活起居得到充分保障。
== 廊下镇每天输出40吨蔬菜 ==
为保障疫情期间“菜篮子”有序供应,最大程度减少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确保廊下镇蔬菜基地农业生产不停歇、产品供得上,3月28日起,廊下镇在区农委的统一部署下实行“蔬菜保供工作通行证”管理制度。通行证发放对象为疫情期间进出本镇的蔬菜生产基地和产销对接的蔬菜保供车辆。全镇各疫情防控检测点加强交通组织,对能提供符合属地要求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行程码为绿色、体温测试正常的工作人员,且持《通行证》的车辆,进行优先快速通行。
目前,第一批农业保供基地的202张工作通行证上午已发放到基地负责人手中,涉及上海夯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浩丰(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四个大型保供基地。有通行证的工作人员优先开展核酸检测,严格执行基地-家两点一线,并且在出行期间做好个人防护等疫情防控措施。
据悉,这四大基地每天向上海市场供应40多吨蔬菜,包含罗马生菜、青菜、芥蓝、菜心、芝麻菜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