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记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一点微光,我们就要发一分热!
2022-03-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2022年3月的上海,要打一场疫情防控的“硬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所居住的馨越公寓,有55栋居民楼,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公租房社区。3月25日晚,馨越河湾(筹)居民区党支部接到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员抗原自测的通知,立即依托馨越公寓团工委和青年议事厅向小区多个社群广泛招募志愿者,不到20分钟便招募了首批63名志愿者协助抗原试剂发放、结果反馈统计等工作。记者作为其中一员,全程参与了7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深刻地感受到团结一心的力量、医务人员的艰辛,以及居民的积极配合。

 ※ “志愿者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 

作为社区青年志愿者的负责人之一、90后小伙叶一汀,是此次志愿服务的领头人,“这次招募志愿者的工作很紧急,26日下午就要求发放试剂到每家每户,但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仍然欠缺物资,心里挺没底的。而且,志愿者上门服务也是有风险的。”于是,叶一汀一边忙着给志愿者分组,一边提醒大家注意自我安全的防护。叶一汀和另一名志愿者负责人陈炜,让大家了解自己分发的区域后,下午2点整,由3人组成一组,开始了行动。

虽然叶一汀奔走在抗疫一线,有着长达1865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但他的心始终是悬着的。叶一汀告诉记者:“此次志愿服务的不确定性太大,因为每个人都要上门,我还会考虑防护服是否到位,我们的志愿者自己也很担心,也有一些人跟我私聊说我们会得到怎样的装备,如果没有统一的装备,是否需要自己准备一些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所以志愿活动安全方面最为重要,但我们的青年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上海自4月1日开启了新一轮轮核酸检测,等待通知的叶一汀早已做好准备。他说:“届时,我们会组织更多的志愿者,有搬运外卖和快递的需求。我们需要带动更多周围的青年加入我们,为我们的社区服务。同时,呼吁更多的志愿者,为社区做贡献,我们的社区也正是因为有了志愿者,才变得更加友爱。”

 ※ “穿上小蓝防护服和大白一样荣光” ※ 

下午2点,记者和另外两位并不认识的志愿者一同出发,为56、57两栋楼发放共100人次的材料,包括1根棉签、1根试剂、1个试剂盒,以及1份说明书。尽管第1次上门做志愿者,3个人之间配合得很是默契。首先,要登记住户的相关信息,按照居住人数发放材料,提示住户当天晚上8点前完成检测,并告知住户试剂作废或检测阳性需拨打居委电话,如不会操作,可扫描二维码学习。

其中,和记者一同去做志愿服务的,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刘国艳。当天,学校的学生们也正在做核酸检测,但目前刘国艳不具备进校的资格,所以她需要时刻通过线上跟踪并反馈每一位做核酸检测的学生情况,需要定点联系,确定每位学生都按要求完成,所以她的任务更重,要确保两边的工作都顺利完成。

刘国艳家里有两个上幼儿园的小宝宝,一个3岁、一个6岁。因此,家人对于她做志愿服务的工作很是担心,“做志愿服务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亚峰会和广州亚运会我都去当过志愿者,工作以后也会去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吧,作为志愿者可以帮助别人,我以后还会继续争取更多的机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