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就地成为防疫志愿者,她们每一天都在尝试改进工作方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张慧是黄浦区属企业经纬集团的团委书记,家住浦东。3月18日,居家办公期间,张慧响应居委招募志愿者的号召,3月19日她立刻“就地上岗”成为了一名防疫志愿者。回想起连日来的志愿者经历,张慧说,从第一天的手忙脚乱,到随着经验累积,不断改进流程和工作方法,核酸检测的效率提升了,居民的理解也更多了。“这中间有疲累,也常常因为居民的不理解而感到委屈。但是,当能为社区防疫尽一份心力,看到整个社区的人们都在守望相助,一切井然有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来自黄浦团区委基层工作部的王津儿这几天也在浦东就地参与防疫志愿工作,这些志愿者纷纷响应号召,属地报到,集结抗疫。王津儿说,志愿者是战“疫”的重要力量,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志愿者都被紧迫需要着,作为一名团干部,就地志愿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一次成长和历练。
张慧 调整战术,不断寻找破题最优解
张慧所在的是一个大型社区,一共有154栋居民楼,1900多户,将近5000多个居民。而这些居民中80%以上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扫码核酸的效率刚开始是很慢的,也因为排队时间过长,让一些居民有了微词。第一天志愿者下来,张慧最大的感受就是:“社区工作真的很难做,居民体量较大的社区,解释工作、协调工作就要耗费更多的人力。有时,也会看到老年居民走进居委会,就是对工作人员一顿骂,但是她们还能做到笑脸相迎,尽一切可能抚慰他们的情绪。”
面对这轮局势复杂又来势凶猛的疫情,面对覆盖全小区的大型核酸,不论对居民、居委会还是志愿者,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每个人都在熟悉自己的角色,熟悉工作流程,熟悉如何能将工作效率最大化。几天下来,很多工作方法根据现场调度情况、居民遇到的具体问题、可能出现的困难,志愿者和居委会干部一边复盘经验,一边调整战略战术,定好应急预案,试图找到最优解。张慧看在眼里,心里也充满了感动:“因为小区里老年人比较多,社区干部、志愿者本身就是老人,但是她们却义无反顾加入抗疫志愿大军,这一点也让我根本没有理由退缩。”
从报名志愿者以来,张慧住的小区先后经历了非重点区域全员核酸、2+12封控全员核酸和现在的浦东区域封控全员核酸。她的工作内容从最初的喊楼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维持检测现场排队秩序到扫楼核对居住人员信息、提前帮老年居民操作检测登记码,再到核酸检测现场协助医护人员扫描居民检测登记码、发放采样管。
因为工作流程改进,这次浦东封控期的核酸采集速度明显比过去快了很多。有时采样人员到位时间与通知居民下楼时间有所偏差,等待中会有一些焦灼情绪,好在后来因为社区干部耐心地解释和安抚,居民也都表示出了理解。“负责一线采样的医护人员离危险最近,也是最辛苦的。作为浦东居民,看着每天身处一线为所有居民做核酸采样的医护工作者,即便有时可能排队的时间长了一点,我们也该尽量按捺下来,配合她们的工作。”
这中间难免有委屈,也有诸多不理解,甚至还有居民因为害怕病毒对她“嫌弃”。张慧说,志愿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协调好现场秩序,同时又要按照一定规则,守住原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小摩小擦”。“有些老年居民对排队时间长了颇有微词,想要先做核酸,可是我们小区几乎都是老年人,让哪些人先做,哪些人后做?考验的也是社区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好在,更多居民对核酸工作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也有很多老年人自愿和大家一起排队,让整个核酸的进程更为顺畅。“通过这次封控所有人对防疫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大家逐渐达成一定共识,也更加提高了采样的效率。”
王津儿 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王津儿,王津儿,你到了吗?”
“3号402,请到检测台来,需要你的帮忙!”
“今天是浦东新区封控管理的第四天,也是我正式加入小区防疫志愿者的第四天。”从一开始领到“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工作服,成为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名,到现在被大家需要着,记者听得出王津儿的语调里充满了对一线防疫工作的信心。四天里,王津儿扮演的角色不少,从扫楼通知居民参加核酸检测,到成为小区核酸扫码“指导员”;从小区的“快递员小妹”到能基本掌握负责楼栋居民情况,4天的志愿者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了“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这个机器打印不了了,快帮我看看”。现场一名扫码志愿者焦急地找她帮忙。来自黄浦团区委基层工作部的王津儿,之前曾在黄浦做过PDA扫码志愿者,在这方面有经验,居委特意安排她指导小区扫码志愿者相关操作。“在了解情况后,我判断出是打印纸用完了,需要更换,第一时间解决了问题,避免了因扫码问题而造成的排队和人员拥挤。”
核酸检测现场一个大白拿着大喇叭在喊,“刚才有谁扫了码没检测的!”居委工作人员拿着扫码机器,跑到楼志愿者中间,“这管样本不对,扫了20个人,只有19个人检测了,有没有志愿者可以帮忙核实。”作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王津儿立马接下这份工作,通过扫码机器中显示的名字和之前工作经验,迅速判断该次混检中20个居民分别是哪些楼栋,通知相关楼栋的志愿者上门叫人,用最快的时间找到这20个居民并重新核酸检测,确保小区里应检尽检,没有一个人遗漏。
现在,“我可以”“我报名”已经成为志愿者们的口头禅。每一声发自内心的感谢,每一句“你辛苦了”都是大家前行的动力。“在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总是能看到银发志愿者,冲在前面,冲在一线,让我想起一句话,‘不问白发,只问心境;无关年龄,只关热爱’。”
王津儿说,团结就是力量,是这次就地志愿体验中她最大的收获。在本次的疫情防控中,“三驾马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齐发力,紧配合,第一时间建立信息传递群,将防疫相关信息、团购买菜信息及时发布、传达;居委会就地招募志愿者,确保每个楼栋至少有一名志愿者,负责收集居民的慢性病用药清单、快递外卖收取。物业做好核酸检测帐篷搭建,车位调度等工作,把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抓细抓实。
“从前忙碌的生活总是让我们忽视了身边的美好,城市的烟火气,但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我看到了有居民为不会网上买菜的老人订菜,主动为家里没有油米的人提供帮助。有居民闲聊时知道我一个人在家,主动提出要为我送水饺馄饨,关心我的吃饭问题,一个社区的居民都在守望相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