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 |老字号青年传承人投身抗疫,帮了别人也收获满足
2022-04-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疫情之下的上海,从个人到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有的人从当“大白”开始,成为企业与社区物资对接的“桥梁”,为社区400多位居民保供;有的人从一名父亲,变身为外卖小哥,跨越近20公里成为哪里需要去哪里的一块“砖”。与此同时,老字号也积极筹措各方资源,让供应社区的物资“直通车”驶入了“快车道”。

 ◆ “大白”变“桥梁”,为社区对接物资 ◆ 

下午3点左右,闵行区颛桥镇金都花好悦圆小区的居民欧文杰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扛着几大箱邻居们预订的食品,在小区的开放区域开始有序分发。

欧文杰所在的小区有2400户家庭,将近7000人,85后的他在小区防疫封闭的第一天就报名参与了社区志愿者,成为了一名临时“大白”,负责小区内的快递运送分发,以及维持核酸检查队伍秩序等辅助工作。

在为小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组织上门核酸检测时,他看到这些老人里有的是没有子女照顾的孤寡老人,有的是因为子女被封在小区外、雇佣的保姆又进不来的独居老人。看着这些既无法外出采购,又不懂网购的老人家,欧文杰想到自己供职的豫园文化饮食集团正好生产各类老字号半成品菜肴、点心冻品等,于是他向居委会主动请缨,为社区居民采购餐食物资。

公司得知他这一需求后也在第一时间调配仓库配合派货。但是问题来了:仓库或因所属区域管控,或因物流人员不足,无法按时配送。面对这个“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欧文杰与仓库管理人员协商,鼓励员工用私家车帮忙押车配送。如此一来虽然运费可能要自己“倒贴”,但问题迎刃而解。

小区封闭的第四天,来自松鹤楼的苏式红汤面、春风松月楼的素菜包、上海老饭店的八宝鸭、老城隍庙的青团……近十种老字号食品纷纷运到了这个小区。在居委会的支持下,欧文杰在小区的中心绿地广场等开放式区域为邻居分发预订好的食品。其他一同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居民看到他既要当“大白”,又要为居民分发采购物资,也纷纷自发加入了这支义务服务的队伍。

欧文杰说:“邻里之间特殊时期就该互帮互助,而且每一次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会收获一份快乐。也许眼下还有很多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继续向前走,就有走到终点的时候。”

 ◆ “等疫情结束后,我还会继续做志愿者!” ◆ 

家住宝山区的冯玉麒在浦西封控前的几天也加入了青年志愿者队伍。作为绿波廊的新一代传承人,在绿波廊当点心师的他最近工作的餐厅因防疫需要暂停了堂食服务。居家第一天,他就看到了公司党委发布的抗疫志愿者招募信息,他毫不犹豫地点击志愿者网站报名参与黄浦青年志愿者。

中午报名,一小时后他就收到了消息,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核酸检测点需要志愿者帮助维护秩序。十二点左右,冯玉麒就从宝山区家里赶到了指定地点。现场已经排起了三条待检测的队伍,其中一条是专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服务的专属通道。

冯玉麒负责的这条特殊通道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老年人,他们有的不会操作手机,有的人甚至连手机也没有,只带了身份证,于是他从现场的三条队伍里将这些有各种各样困难的老人带到了专属服务通道,加快街道的检测效率。

第二天新任务又来了。黄浦区南塘浜街道需要志愿者帮忙分发社会企业单位组织捐赠的物资,以及负责为周围十几所街道分发早中晚餐。

现场来自各家企业单位组织捐赠物资已经堆积成山,目测至少有几百箱,包括口罩、医用遮阳篷、消毒液、食品、饮用水等,志愿者在街道居委的指挥下分成几支小队,各自负责清点整理、归类和派送。现场只要一个电话打过来,他们就立刻对接清楚需求,然后安排运送车辆,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负责一人一箱把东西送上车。

碰上车辆不够的情况,还需要志愿者骑着自己的助动车变身为“外卖小哥”去给值守的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送餐。就这样,冯玉麒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运了二十多箱饭菜,根据每个街道的人数挨个送,每次送饭要花2小时左右才能送完。送完后已经是下午两三点,但这时他们还要确认没有急活后才轮批吃饭,“因为吃一次饭就要脱一次防护装备,再完全消毒一遍,所以大家都尽量控制(次数)。”

让冯玉麒感动的是,这批南塘浜志愿者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安徽、河南、江苏等各个外省市的普通打工人,虽然不住在黄浦区,但收到志愿者招募信息后都主动报名,从上海的四面八方赶来支援,最早的一批从早上6点就开始参与服务了。

当好志愿者的背后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冯玉麒六岁的儿子最近在家里上网课,听说爸爸要去做志愿者他举双手支持,在上网课的时候还和老师同学们“炫耀”爸爸的志愿者身份,晚上还会主动给爸爸按摩放松。冯玉麒的妻子、父母也都很支持他去当志愿者,和他说:“你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吧,家里有我们在。”

休息了一天,第四天冯玉麒又继续出发了。“尽管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看到所有人都在无私奉献,我也一定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疫情结束后,我还会继续做志愿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