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春天会被错付
2022-04-03 生活

本文均据受访者供图

阒无一人的街道不见往日的车水马龙,莺飞草长的季节只是自顾自地来,我们错过了这个春天吗?

从隔离的居室内眺望满目春光,难免心生感慨。但是亲爱的市民朋友们,请大家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用自己的坚守唤醒这座城市的脉动。在客厅里、在“云端”上,我们依然可以体验上海的春之律动。请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会被错付,此刻的静止就是向着春天勇毅前行的脚步。为了这座我们热爱的城市,认真生活吧,这就是对抗疫最好的助力。

  云超市  

   在小而美的热门馆倾听历史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位于宝庆路淮海中路路口、毗邻上海交响乐团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在博物馆界尽管是个开放才4年半的“后生”,却因其美轮美奂的建筑、宅院的悠久历史、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及上海交响乐团的影响力,一直是市民、游客和乐迷心中的热门目的地。预约难度极大,尽显神秘。但疫情期间,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博物馆全貌,了解上海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典乐发源地”,博物馆近日推出了数字版“云看展”,以VR全景呈现,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走进这个热门打卡地。

神秘的宝庆路3号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宝庆路3号,原是上海滩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房屋建于20世纪20年代,2016年正式定位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毗邻上海交响乐团、上音歌剧院、上海音乐学院,于2017年10月1日起试运营,免费对公众开放。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博物馆,它展示了从19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交响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很有价值——能位列“种草排行榜”前列,当然也是因为博物馆确实“有货”——馆内展有300多件珍贵的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展品,展品涵盖手稿、乐谱、乐器、唱片、书籍、信件、节目单等内容。

这其中,包括了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乐演出节目单、中国最早的工部局乐队黑胶唱片,还收藏了伴随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整个60年创作生涯的钢琴……

尽管它属于“小而美”式博物馆,但在点评上评分高达4.9分,很多App甚至还做了预约参观的攻略。为什么? 因为它所在的宝庆路3号被列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建筑,为保护房屋,博物馆参观采用线上预约制,并严格限制每日参观人流量。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既要拼手速,也要拼网速。

如此抢手,自然很多人都难预约到。限流是不得已而为之,上海交响乐团艺术档案室的胡逆敏说:“自博物馆开放以来,每天都有人在公众号留言,其中有忠实乐迷,也有热爱这座城市,不远千里打飞的、坐高铁、拉着行李箱来游览的游客。看着他们因约不上号而遗憾错失,心里多少有些歉意。”

线上博物馆让藏品更丰富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的宗旨,是展示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用藏品讲述这样的故事: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上海城市的现代化转型,交响音乐逐渐为国民所接受。经过中国几代音乐人的努力,中国交响音乐交融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与西方交响乐传统走向世界。

它期待更多公众能够深入了解音乐,所以现实的限流,也一直是博物馆想解决的问题,最终他们决定搭建线上的数字版博物馆。胡逆敏和办公室两位同事负责这项工程,和技术团队最终选择了如今VR技术呈现的方式:“VR能够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能让人们看到展品及其背后的意义,也能充分还原这座历史保护建筑的美,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如果我们的博物馆,只是展品陈列,而不能将逛博物馆的感受代入,我觉得是不完整的。”

线下的博物馆,基本陈列由三大板块构成:“乐之河”梳理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文脉;“乐之华”着重介绍中国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交响音乐代表作;“乐之传”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音乐知识,传播交响音乐文化。

而让乐迷开心的是,数字博物馆并非线下博物馆的翻版。在线下实体博物馆三百多件藏品的基础上,线上博物馆又做了许多补充,大量黑胶唱片的展示都能直接点播听到音频。线下博物馆中最吸睛的中国第一架用于音乐会演奏的施坦威钢琴,在数字版中你不但能看到它的模样,还能听到它最本真的声音。

此前,乐迷许慎向上海交响乐团捐赠了其收藏的现有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唱片——1929年由德国高亭公司为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录制的唱片。这条新闻曾引起众多乐迷关注。在线上版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回溯到1929年的上海,亲耳听到百年前有“远东第一乐队”美誉乐队的乐音。

“这是在云端为公众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可以跨越时空局限,自由出入这方空间,这是我们给爱乐者最好的礼物。”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

  云观展  

   感受千年文脉——来自大咖馆长的邀请

青年报记者 郦亮

这些年上海博物馆一直在推动云上看展的计划,也储备了不少云端资源。新一轮疫情来袭,上海线下展览按下暂停键,“云观展”正好大显神威。上博最新的“云观展”由馆长杨志刚亲自担任讲解员。

平时杨志刚一直重视博物馆与市民的互动。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市民要想看到杨志刚一般也只有在大年初一上博迎接新年第一批观众的仪式上了。在出任上博当馆长之前,杨志刚曾当过复旦大学文博系主任、复旦大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是目前中国文物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所以这次由杨志刚亲自担任讲解员,为市民带来文物背后的解读,是十分难得的。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南宋张即之《楷书待漏院记卷》、战国商鞅戟、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等珍品及其捐赠人的故事在镜头和讲述中一一呈现。这些珍贵文物都来自民间的捐赠,很多都历经艰辛坎坷,在文物平静的表面之下是汹涌澎湃的历史。

整个展览汇聚了195件/组受赠文物,涵盖书画、青铜器、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钱币等各个门类。杨志刚在这些反复挑选的展品中,详细介绍了20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如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据悉,这是王安石去世前一年写下的,当时他已经退居金陵钟山,亲自校对了《楞严经》经卷文字,并留下此卷。龙飞凤舞的笔触在千年沧桑后仍然让人拍案叫绝。该文物由王南屏、房淑嫣夫妇于1985年捐赠。

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馆藏文物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约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占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至今,上海博物馆的捐赠者人数超过了800位,集体捐赠超过120家,接受捐赠的文物批次更是多达1200多次。上博素有为文物捐赠者办展览的传统,此次办展也是为了向关心和支持上博发展的所有捐赠者、文博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杨志刚说:“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文物捐赠背后的义举和人格故事。许多捐赠来自家风传续,他们的祖辈和上海渊源很深,和上海博物馆情谊深厚,这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他们爱国、爱民族、爱文化的崇高特质。”

以本次展览为契机,上海博物馆还特别策划制作了一部以回顾上博建馆以来捐赠与受赠为主题的纪录片《山高水长》,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资料,采访国内外捐赠人后人,弘扬捐赠者们的家国情怀,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与共鸣。为答谢捐赠者的义举,上海博物馆已决定,东馆开设时将会隆重安排一项“捐赠展览”。

杨志刚对记者说:“越是特殊时期,公共文化机构越要发挥文化辐射力、影响力。我们的馆舍虽然暂时关闭了,但展览、活动不停。”虽然线下很冷清,但线上热闹极了。这场直播大概吸引了100万市民参加。有的市民在留言上说,“上博馆长亲自作讲解员,这是居家生活的意外惊喜。”还有市民留言,虽然疫情之下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但有文化相伴,感受到了些许宽慰。

据悉,目前上海博物馆整合线上资源,带来22个网上展览、70场学术讲座、2档原创视频节目、10篇创意手工教程及为特殊人群准备的5条无障碍导览。接下来,上博还将持续推出线上课程,在现有10个系列、248个课程视频、3600分钟线上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明清外销瓷”等系列,使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与国内优秀文博学者在云上见面。新一轮疫情之下,线下暂停,线上发力,上海文化机构的“艺起前行”的努力,让市民即便在抗疫最吃劲的时期依然可以有文化相伴。

  云游园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相逢有时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沪上各大公园樱花盛花期已至,今年虽然情况特殊,公园均已闭园,但宅家赏樱也可仪式感满满,居家抗疫的日子,一样可以享受春光。

2022年的染井吉野樱花有点“心急”,隔壁的河津樱尚在花期,染井吉野已进入了初花模式。自3月14日第一枝开放后,目前辰山植物园樱花大道两侧的染井吉野樱花开了超四成,满树楚楚动人、粉“云”初现。不同于河津樱的烂漫如霞,染井吉野的粉是清甜丝丝,是春意可及,是润物无声,是日光生长,带给人们扑面而来的春日生机。闭园则让樱花大道下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宁静怡人。

据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虞莉霞介绍,河津樱与染井吉野分别属于早樱品种和中樱品种,两者的花期很少能同期,由于今年3月1日以来的气温和光照均高于去年及常年同期水平,加速了染井吉野花芽萌发的速度。从3月8日花芽开始萌动至花朵正式开放仅仅用了7天时间,因此两位“网红”樱花在同一时段争抢起了赏樱“C位”。

在等待染井吉野盛花之时,辰山樱花园内的各种樱花也从未间断过绽放。同样由于天气原因,一些比河津樱略晚的早樱品种如尾叶樱等正处于盛花期,难得和中花期樱花打上了照面。此外,“嘉奖”樱、“十月红”大叶早樱、“小松乙女”樱、“神代曙”樱、“子福”樱等樱花品种也处于最佳观赏期。

而在共青森林公园和上海植物园,染井吉野樱同样伴随着春风逐渐绽放。粉白色的花瓣妆点着共青森林公园樱花林南侧桥头,在阳光照射下如云似雾,春风轻抚,花瓣洒落如雪一般。上海植物园的樱花林下,风声、鸟鸣和花影共摇曳。这里还有一株定居于上海半个世纪的来自日本横滨的染井吉野樱,被孤栽于蔷薇园游船码头处,在春风中兀自绽放。

除了赏樱,其他的春花也不容错过。“也有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在共青森林公园,贴梗海棠已经进入盛花期,粉嫩而又娇羞的花朵为公园增添了不少活力,甚是好看。

作为上海的代表,上海的市花所属的“玉兰家族”也在近日进入盛花期,满树的繁花惊艳了整个春天。1983年4月,白玉兰以大众得票数最多从众多候选市花中脱颖而出,1986年被官方正式确定为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在玉兰家族中花期早,花开时朵朵向上,洁白如玉,作为春天的“开路先锋”,也为疫情中的上海带来春的希望。

除了白玉兰,玉兰的品种其实很丰富。在上海植物园,就有望春玉兰、天目玉兰、宝华玉兰、星花玉兰、二乔玉兰、红花玉兰、紫玉兰、黄花玉兰等不同品种的玉兰花,可以一次欣赏个够。

错过未必是遗憾,这个春天,多变的生活比往年更加难忘,也会令人倍加珍惜与大自然的每一次相拥,与家人朋友的每一刻相见。相信很快,我们就能拥抱春暖花开。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郦亮 刘晶晶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