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丨“我愿意成为负重前行的那个人”
2022-04-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大仗硬仗。我作为一名上海商学院的退伍大学生、预备党员,就应该与社区同担当、与城市共风雨,共同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守护城市家园。

3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在上海迅速扩散,这样的场景让我想到了武汉疫情暴发后紧缺志愿者的情况。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我按捺不住性子,写下一份请战书交给所在社区,并及时向学校老师汇报情况。

关心的声音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动力。我愿意成为那所谓负重前行的那个人。“一朝是军人,终身是军人”,我不会忘记军人誓词里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时刻准备战斗”这些铮铮誓言。

3月20日凌晨一点,还在熟睡的我接到了6点志愿服务的通知。5点,我便起床赶赴指定地点,在统一安排下,我们先对场地进行划分,确定排队路线,对等候区域设立帐篷,以防下雨。开始核酸检测工作后,我迅速进入状态,维持好现场秩序。

在检查健康云登记码时,有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机,需要志愿者通过自己的手机登记。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说得最多的就是“请大家出示登记码,保持距离”,虽然两条腿早已经酸疼难忍,但得到的一声声“谢谢”,抚平了身体的酸疼不适。服务结束后,我反馈了登记码等问题,得到了解决方案。

此后,我们为6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提前打印好健康云登记码,让核酸检测工作得以更好地有序开展。

之后的抗原自测、帮助搬运各省支援上海的物资等,我有幸在一线和基层工作人员共奋战,也让我看到了基层工作人员在我们背后默默付出的汗水。物资车一辆辆来,生动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在卸货过程中得知这批物资从重庆运来上海,将近2000公里,司机一个人开了两天,减少喝水,压缩睡眠时间,就为了快些送达。是啊,这就是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这次疫情就像是一张试卷,我们是答题人也是阅卷人,这十多天的抗疫志愿工作,我看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体会到了医务同志的不易,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团结和理解。

我只是在课业之余尽了绵薄之力,军人、党员、学生、青年这些身份虽然承载着不一样的使命和担当,可一样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做贡献的职责。我是孙涛,我的志愿服务还在继续……

讲述人:孙涛

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退役大学生士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