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从两眼一抹黑,到渐渐井然有序
2022-04-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见习记者 刘秦春

后勤保障也是最美逆行,方舱外的他们是逆行者的最强后盾!4月4日晚8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最多可同时为近1.5万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服务。然而,在这个大型方舱医院顺利运行的背后,有着这样一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青年团队的力量。

 ◆ 她的使命,做好战疫后方的逆行者 ◆ 

方舱医院,主要用于对轻症、无症状感染者的集中隔离观察或适当的对症治疗。随着一些大型的方舱医院投入使用,要落实馆内所有人群的餐饮、住宿、物资配给和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着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仅要依靠庞大的医护团队,也要有数以千计的工勤及后勤服务人员等。

做好方舱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让疫情一线的同事们没有后顾之忧,是徐维维此次出征的使命。

1992年出生的徐维维是仁济医院的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加入方舱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她觉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尽管出发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刚到方舱,仍然是两眼一抹黑。”徐维维告诉记者,无论是之前进驻的世博方舱还是到现在的新国博方舱,到达第一天都让她感觉“压力不小”。“特别是新国博方舱医院,最多可收治1.5万新冠感染者,加上十多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以及第三方工作人员等,这里同时可容纳约2万人,必须保证他们的所有医疗物资配给。”

从配备医护人员的医疗生活物资,与相关部门对接,到处理舱内的突发需求,徐维维都需要一一过问。到达新国博的当晚开始,她整理清点了几大卡车的物资。“将一箱箱物资一一分类、摆放、登记……为了保证方舱第二天能够顺利启动收治患者,我连续20个多小时没有睡觉,完成了所有物资的准备和清点,具体到个数。”徐维维说。平时在家里都是被父母惯着,但是这次工作起来感觉眼睛都发花了。内心深处,她知道后勤保障并不比救治工作轻松,要保证舱内各类物资到位,丝毫不能马虎。

除了保证医疗生活物资供给外,还有很多突发需求需要徐维维去处理。前几天申城气温升高,为了防止医务人员和感染者中暑,徐维维紧急联系了冰块厂家和运输车辆,将数十吨冰块第一时间运进了方舱;高温天后紧接着就是大雨天,她马上又去联系雨具厂家,即时将雨衣等物品送进了方舱……

来到方舱后,徐维维有了强迫症,那就是手机不离手。一天下来,她需要接听几百个“求助”电话。但是苦点累点没事,只要能把舱内医疗物资保障好,把医护人员们服务好,做好他们的定心丸,徐维维就觉得来方舱值了。

 ◆ 而她,每天想着如何让2万人吃好 ◆ 

对于徐维维而言,主要负责方舱内的医疗物资保障,而沈晨露每天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方舱的所有人吃好。

凌晨4点,仁济医院后勤保障处科员沈晨露早已醒来。对于她而言,一天的工作已经开始。她盯着手机,因为再过一会儿大家的早餐就要送进方舱,为了避免出现拿多、拿少、拿错的情况,她提前让方舱医院各个舱内的一线医护人员拍照做好记录。如果有意外的情况,她会及时进行处理。

沈晨露没能跟着医院第一批隔离点战疫队伍一起抵达世博方舱医院,她4月1日才加入队伍帮忙,她说来之前并未预料到会有这么大的工作量。4月5日她又跟着队伍转战到新国博中心方舱医院,并且在这里迎来了新的挑战。

沈晨露和负责后勤保障的同事们分工协作,主要负责新国博方舱医院的就餐和医废清运这两项工作,而这两项工作无论是哪一项都绝对算不上简单。

“每天约2万人就餐,每天有病人出舱,也有新收治的病人加入,天天都有变动,所以我要随时跟进各舱病人的最新情况。有些病人可能患有糖尿病,还有人来自少数民族,有的人是素食主义者,大家饮食习惯也有差异。”沈晨露告诉记者,素食餐多少份、普通餐多少份、能不能换个发放顺序,以免同一个舱的患者每天拿到同样的盒饭……所有这些信息,沈晨露都要跟餐饮公司沟通好,尽量照顾到患者的不同需求。

除此之外,考虑到大家每天吃盒饭会吃腻,沈晨露还会安排给患者提供一些牛奶、八宝粥、泡面之类的东西,供大家换换口味。

“以后你们每天巡逻的时候,我都跟你们一起进舱看看。”除了保障好大家的就餐,沈晨露还会进舱看实地情况,看布局图上的每个点位具体在哪里,思考医废清运的任务安排是否合理,任务传达下来是否可实践可操作,怎样提高效率,怎样和清运小组配合得更好。

 ◆ 每个平凡人,都是方舱的英雄 ◆ 

每天深夜回到酒店后,躺着床上的徐维维仍然会重新翻下手机信息,以防自己遗漏了什么。同时她还会整理下思路,划出第二天的工作重点。“以前从来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在疫情一线,内心的那种责任感变得越来越强烈,感觉自己真的迅速长大了”。徐维维说。

刚到方舱交接工作的时候,徐维维深感担子重,时刻紧绷着一根弦,晚上也睡不好。经过跟各方不断沟通磨合,一切都开始变得有序起来。

与此同时,大家体会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方舱医院,除了医务人员外,还有物业、保洁和工勤人员,以及患者,大家肩并肩站在了一起,共同在为战胜疫情而努力着。而在方舱外,还有很多可爱的人,都在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在尽自己的一份力。例如那些接送医护人员往返驻地的司机,无论天气多恶劣、无论早晚都会在那等着,直到把大家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在他们看来,每个平凡人,都是方舱的英雄。

为做好方舱医院的后勤保障,这些天沈晨露和伙伴们一起理顺了常规工作,接下来计划进一步细化对第三方人员的保障工作,做好他们的安全培训,督促他们做好个人防护,这样可以更好地一起并肩战疫。

来到方舱医院,工作量倍增,让这群年轻人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就连心理上也经受了不小的考验。“在方舱这个新环境里,我们勇敢地接受新的挑战,并且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虽然有时都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但日子过得满满当当的,这种感觉挺好的。”沈晨露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见习记者 刘秦春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