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退役军人组成“配药保障队”,各显神通化解配药难
2022-04-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在封控管理期间,很多居民的常用药逐渐耗尽,代配药的需求缺口非常大,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居民日常的配药需求?在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各居民区,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配药保障”志愿者服务突击队登场了。

据了解,街道辖区内老年人众多,60岁以上的占45.53%,患有基础疾病的相对也多。尤其是随着封控时间延长,老年人配药需求持续加大,街道了解这一需求后,迅速成立了一支由13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配药保障”志愿者服务突击队。每名队员联系2到4个居民区,从早到晚穿梭在各家医院,排队挂号、找志愿者对接、与医生和周边药房老板联络沟通,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买药。

 // 第一时间理顺服务流程 // 

“这些退役军人志愿者,大多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人,很给力。”街道服务办主任余飞很感激区委组织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街道党建办、党群办、服务办携手组建了这支突击队。居住在真如地区的这些志愿者们于4月13日上岗,全力以赴助力各居民区代配药。

街道在最短时间里为志愿者们“定岗定责”,并很快理顺了流程。每名队员按照就近原则联系2到4个居民区,先由居委会干部收集配药需求和居民的医保卡,并且把信息制成表格。第二天早上8点30分,由志愿者到居委会取医保卡,现场核实好配药数量、药品名称、生产厂家及是否可用替代药等,然后前往医院配药。

他们每天要转战2到3家医院,有时上午搭车到外区的医院,下午再回到附近的宏康医院、天佑医院,直到医院门诊结束时间才撤退。但因为店铺都不开门,他们有时一整天都喝不上一口水,中午医院休息时赶回街道提供的临时休息室,花十分钟吃份盒饭。

出行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志愿者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开电瓶车、有的搭乘一段公务用车去路程远的医院。他们没有提出任何出行交通工具的要求,服务的同时总想着为街道减负。

 // 硬排队+巧办法=高效率 // 

志愿者吴跃刚负责的是自己所居住的真光三居民区和附近的另外4个小区。最忙的一天,他收到了178份需求。

尽管上岗只有几天,但他已然“飞速成长”,渐渐摸出了一些规律。他知道这些药不可能一天全部配得到,便和居委会商量对策,将药品“合并同类项”,并反复规划跑医院的线路。在一天内,他完成配药110人次,还跑腿到药房取了一次药。

在医院里排队的人,有不少是像他这样批量代配药的,因此,即便前面只有一两个人,也要等上个把小时。于是,吴跃刚改变了策略,挂号前先找医院志愿者,询问有没有代配药志愿者绿色通道。有的医院有、有的医院没有,遇上必须“硬排队”挂号的情况,他就边排队边把手里的几大叠医保卡分门别类整理一遍,以提高窗口办事效率。

这几天来,吴跃刚日行两万步,医院关门后先去居委会交接药品再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也不是喝水吃饭,而是先到微信群里报告工作量,把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志愿者分享。

让他比较焦急的问题有两个:其一,能够配到的药最多只有85%,尤其是精神类药物,必须要去外区三甲医院配,他没有时间也没有交通工具可以跑那么远;其二,他每天都要帮居民们垫付医药费自付部分,最多的一天垫付近3000元,垫钱不是问题,但统计、核对、收款的工作量很大,他还没有找到破解的好办法。

青年志愿者杨思在参军前是上海女足运动员,她不但体力好,脑子也很活络,探索出不少好办法。比如,杨思通过简化配药需求表来减轻配药的工作量,再把经验分享到群里。她还留心收集配药渠道,比如配药路上曾看到一家小药房线上营业的告示,立即添加药房公众号,以备更快捷地买到非处方类药物。

在医院里,杨思也对医生主动表明志愿者身份,“厚着脸皮”加医生微信,以备不时之需。让她欣慰的是,和她互加好友的医生也很热心,表示愿意尽可能提供各种帮助。

如有神助的是,朋友还借给杨思一辆“拉风的摩托车”,换下了她“慢吞吞的小电驴”。她还在摩托车后装了一个塑料筐,一次可以装上很多药。

据了解,针对越来越多的配药需求,真如镇街道正在进一步加强统筹力度,保障“配药专班”。比如,将充实配药工作专班,及时汇总配药需求信息,统筹就医、配药车辆使用,保障及时就医、配药;提醒慢性病患者提前2-3天提出配药需求,居民区要按照轻重缓急安排配药顺序;完善志愿者守望相助机制,及时通报现场等候信息,尽量减少排队时间;完善与辖区内宏康医院、天佑医院等医疗机构配药预约机制,争取一件事一次办,尽量压缩配药时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