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从建设到运维,我将坚守到金山方舱闭舱的那一天
2022-04-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讲述人:王大杨,金山方舱志愿者,上海建工四建集团设备工程公司设备技术员、95后团支部书记

  4月10日    震撼·上千人夜以继日和时间赛跑  

今天,我来到了金山方舱指挥部报到。

这里的方舱由上海建工集团负责建设、管理运维和服务保障。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在团市委、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关心、支持下,上海建工团委组建了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配合开展金山方舱现场疫情防控、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相关外围配套志愿服务。身为公司的一名团支部书记,我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于是我成为了第一批先到达现场的少数几名青年志愿者,别人看来是逆行,对我来说能加入并肩作战是一种特殊的“幸运”。

两天前这里还是个普通的老旧仓库,经过连续施工,我看到眼前这个可收治超5000名轻症和无症状患者的方舱医院已初具规模。我还看到小伙伴们从上海的四面八方赶来,虽然来自不同分公司、不同岗位,但到了这里事无大小,团队上下拧成一股绳做着相同的事,比如看到一车物资来了,不需要有人发令,大家就会不约而同赶去搬运。

坦白说我之前从没做过“大白”,刚到时会有些许紧张和生疏,到了现场就赶紧加入专业培训,学习了如何穿脱防护服、佩戴N95口罩、处理受污防护用品等安全事项。我和其他志愿者还收到了上海建工团委给大家准备的贴心关怀——一人一图、一册、一倡议和一防疫包,后续开展服务就更有方向和底气。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设备技术员,虽然以前也见过挑灯夜战赶工期,但是今天晚上亲眼看到加班加点的现场灯火通明,所有人为了跟病毒争抢时间而夜以继日,这种来自心底的震撼甚至多过感动。

  4月13日    雨战·志愿者队伍还在壮大  

配合方舱建设,这几天我们每天都在提供后勤保障志愿服务,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2点结束,休息区直接设置在指挥部,能睡三四个小时,比起昼夜施工的工人,已经是弥足珍贵。

为了保证大家24小时做一次核酸,每天下午3点我需要配合核酸检测工作。到4月13日,建设工人已经达到2700多人,4个固定核酸检测点位的分流尤为重要,我穿着“大白”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紧盯着建设任务。说实话实在闷得慌,呼吸也变得急促,感受着里面衣服正在被汗水浸透,等全部完成时已是晚上9点,一连六小时的“大白”体验也让我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人员肃然起敬。

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大家分批抵达方舱。4月13日,包括我在内,从280名报名的团员青年中遴选出的66人首批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方舱成功集结,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这一天下了大雨,我们穿着雨衣来回穿梭在舱内外服务,到了晚间雨依旧没有停,我们着手开始在舱内张贴指引标贴,给每张床位贴床号。方舱床位一共5030张,共设置4个分区,我们分区合作,平均每人要贴一两百张床位,一直在重复撕背胶的动作,手指都蹭破了。

  4月15日    开舱·我有了更需冲在前的新任务  

随着预定的4月15日交付时间临近,集团采购的物资一车车陆续抵达,我们要及时进行清点、搬运和保管。每趟卸货通常需要一二小时,几乎现场所有人都在搬运。我们得把5030张床位的床上用品和全套生活物资都配齐摆放好。

从14日白天到15日凌晨4点,我完成了100多张床位的物资摆放,看着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建工团委的指导下形成了志愿者小队队长的动态日报机制,志愿者的需求动态被全天候关注着,服务起来也更有坚强保障。

4月15日上午9时许,我有幸目睹了金山方舱医院在现场举行的简短交付使用仪式。晚上20点34分,第一批300名患者顺利入住。建设团队根据要求集体撤离,而我的“方舱之行”还没有结束。

根据集团的安排,我从志愿者就地转为了现场管理运维人员。我需要参与现场指挥管控与组织协调工作,协助医疗团队做好疫情防控和后勤服务等日常工作,比起先前建设阶段的任务,这些越来越琐碎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我明白,现在的我不仅仅需要有一颗奉献的志愿心,有些事情更需要我冲在前面,扛起责任。

  4月20日    坚守·期待关舱的那一天  

和先前的志愿服务不同,我不再是哪里缺人顶哪里,而需要组织协调整个过程。我在各个核酸检测点位查看情况处理突发问题,我还要时刻确保舱内出来的污染物的安全转运,避免出现密接人员,抢先一步部署好工作细节。同时,由于患者们陆续分批入住,每天的物资消耗远比我想象中的大,集团大批补充采购,我们有时候整天都在搬运物资,从车上卸下来后,搬运到舱外,再由内舱的工作人员进行无接触接应。

在这10天里,我在工作中看到身边一大批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方舱最危险的一线,我备受鼓舞,于是我向公司党组织表达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团委鼓励我继续以实际行动积极入党,今天,我正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现在我不时会回想起方舱正式运营这天第一批患者到来的场景,这让我感慨万千,我以配合方舱建设的青年志愿者来到这里,现在又以运维管理人员的使命继续坚守,这两个身份见证了金山方舱的诞生和成长,但也期待着它关舱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让这座热爱的城市能恢复如常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