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临时团支部迅速集结,这些年轻人成为祝桥镇社区抗疫的精干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自浦东新区封控开始,祝桥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东港花苑临时党支部,面对东港花苑小区3600多人和工业城散居2600多人的大体量人员管理,28天的驻扎,每天都面对着楼栋分散、人员情况复杂、楼组长年龄偏大的现实问题,核酸检测、物资发放、配药就医的重重考验迫在眉睫。“让我来”“我可以”一声声洪亮且蓬勃的声音响起,居民区内的青年们积极响应镇团委号召,通过临时党支部的引领发动,进而成立了临时团支部,临时团支部带动青年团员群体进一步延伸志愿服务半径,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网络。
记者了解到,该临时团支部组建了一支共131名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全力以赴分别投入到工业城和东港花苑两个区域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这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29岁,最小的22岁,95后有6人,党员有29人。大家积极地参与到配药组、扫码组、数据组、运输组、快递组等志愿小组中。临时党支部书记金玉峰感慨道:有了临时团支部这支精干的年轻队伍,不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东港花苑居委来说,通过这次“大考”,也挖掘、凝聚了一支重要的青年志愿力量。
祝桥镇团委青少年社工吴珠敏作为东港花苑临时团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此次作为双报到党员兼任东港花苑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她快速招募并组建了一支年轻的快递配送队伍,15名青年每日早中晚三岗轮休,三人一班,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及时为小区居民“送货上门”。他们的及时送达与贴心服务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赞扬,大家纷纷用自觉行动,配合着核酸检测和防疫各项要求。
1996年出生的龚自强,是个“人狠话不多”的年轻人,当他看到临时党支部仅有一间办公室,还兼作物资仓库,他主动提供了一间门面房,帮助解决了物资的存放问题。“跟着党员同志和青年们,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用行动践行初心,用担当捍卫忠诚。”他在4月15日提交的入党申请书中如是写道。
1999年出生的王梦霞,是个眼里有活、心里有梦的来沪青年。她第一天上岗,就开着电瓶车,默默把卡口积压的快递一口气送完。分发政府保供物资时,她跟男同胞一样扛起大米健步如飞,实足的“女汉子”。
青年党员周康,同家人一起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为了降低风险,他独自居住在车棚中,当家人不幸感染,他又配合隔离管控,在岗位上坚守到最后一刻。虽然临时团支部的团员青年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支部的团心“不临时”,大家快、严、实、细地做好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誓在这场战疫中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记”。
来自赫比金属的秦仙梅是扫码组的一名青年志愿者,她头脑灵活、反应快,是小组的主力队员。4月12日核酸检测当天,天气特别炎热,小秦全身包裹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身体感到了不适,大伙儿都劝她休息,她说:“没事,我还能再坚持一会。”这一坚持,就坚持到了结束。
4月21日,快递陆续恢复配送,居民们的快递积压如山且较为分散,扫码组的张佳庆、徐帅等青年闲不住了,立马跑去快递组帮忙,一忙一晃就到了半夜。祝桥的这一支临时团支部,在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也让党徽、团徽在祝桥防疫一线熠熠生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