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335名村、居书记当起了红色“帮帮团”团长
2022-04-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通讯员 孙燕

“瓜熟后,差不得几天,就会烂”,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夏家村村民钱明根遇到一件糟心事儿,原来时下正是“玉菇”甜瓜的上市期,由于疫情原因,沪上不少小农户遇到了瓜果“没人买、没地卖”的难题。

近日,由奉贤区委组织部牵头,170名村书记与165名居委书记当起了“团长”,共同建起红色“帮帮团”并紧急开团,通过村书记“上单”、居委书记“晒单”、居民自愿“下单”的形式,打通了农产品快速从田间送到社区的通道。

  解决小农田间烦恼  

今年65岁的钱明根,有5.5亩的果田,“瓜龄”30年。他告诉记者,往年都会有市区收购商上门收购,不愁难销。但今年因为疫情,销路外区销售受阻、区内销售又无门路,就遇到了“滞销”的问题。眼看着不少瓜因熟过头出现了开裂现象,钱明根十分着急。

奉贤区四团镇夏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丽霞,作为奉贤区红色“帮帮团”的“上单员”,第一时间把这个求助信息传到奉贤区居委书记交流群中,而居委书记则紧急在各自辖区居民业主群中“晒单”。凭借“本地种植”“平价销售”等特点,老钱的甜瓜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我把信息上传到区委组织部后,奉贤村居书记交流群里就立即发布了果农的求助消息,随后,很多居委书记就积极响应,短短三天就接到了1000多份订单。”王丽霞说,订单覆盖奉贤区南桥镇、金汇镇、奉浦街道等27个居民区。

而作为“上单员”,王丽霞的另一个名字就是“跟单员”,负责组织人手帮助钱老伯抢收、抢装和抢送,最大限度减少农户的损失。

为了尽快完成订单,村里的党员志愿者纷纷下乡采瓜。一时间,钱明根的瓜棚里一派热闹景象。只见,在党员志愿的帮助下,一个上午,800多箱“玉菇”甜瓜就打包完成。

钱明根说:“通过这个帮帮团,我1.3万余斤的瓜现在全部已经销售一空,可以拿到6万元左右的收益,不算亏本,在疫情这种情况下,真的蛮好了。”

据了解,目前奉贤区共有2032户瓜果蔬菜小农户,经营面积达1.2万亩左右。前期调研发现不少小农户种植的时令瓜果蔬菜均遇到了销售难题。奉贤区区委组织部成立红色“帮帮团”,就是为了解决小农户的田头烦恼。

此外,奉贤区的红色“帮帮团”还制定了“帮帮公约”,即村和居干部,只做公益,不谋利;村和居直联,没有中间商,不加价;村和居直供,保新鲜,不过夜。

  红色“帮帮团”一帮到底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帮帮公约”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只要是红色“帮帮团”接的单,他们就会承诺一帮到底。

为了实现“村居直供,保新鲜,不过夜”,考虑到疫情期间物流运输受限制,奉贤区红色“帮帮团”还协调各方党建资源,为小农户们开通了专门的运输车辆,配备了专业的消杀员,打通了疫情期间的销售“最后一公里”,避免了“有订单、无物流”的尴尬,确保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就在奉贤区四团镇夏家村,一箱箱甜瓜从田间运至村委会,并在这里进行专业消杀和运输。

“这60箱装的是大果,放在车尾;而这些是小果,70元一箱的,放在车头。装好以后进行统一消杀。”王丽霞在现场仔细核对单号后,专用运输车就顺利上路送货,果农一点也不用操心。

当天,815箱甜瓜就依次送到了27个居民区。在奉贤区奉浦街道树园新苑居民区,100箱甜瓜率先在此下车,并通过再次消杀后有序发到了下单居民手中。通过村居书记携手,从田头到餐桌,3小时就能直达社区,很大程度丰富了疫情期间小区居民的“菜篮子”“果篮子”。

居民沈亮购买了两箱,他说:“相对来说比较平价,东西也比较安全,所以我蛮喜欢吃的。”另一位居民姚丽也直言,“5元一斤,一箱14斤,一共70多元,又新鲜又便宜,我觉得很不错。”

“我们号召大家多帮帮农民兄弟,多吃菜,多吃爱心菜。”奉贤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军华说,在做好农产品销售的上市检测以及疫情防护相关工作基础上,区委组织部还安排了两位同志作为帮帮团专员,专门发布蔬菜瓜果的销售信息,以及帮助居民区对接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快农产品的直销速度,“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每天能够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在20-30吨左右。”

目前,奉贤红色“帮帮团”已为区内16个村的小农户“上单”了西瓜、小番茄、莴笋等27个品种的瓜果蔬菜,都是时下上市的农产品。从4月22日开团至今,“帮帮团”已接单1.2万单,累计帮助销售近70吨,为162户小农户缓解了滞销难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通讯员 孙燕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