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无论多晚,我们都会把他们安全送到“家”
2022-04-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打通张栩鸣电话的时候,他正在补觉——这些天来,他和小伙伴们需要前往多个位于江浙地区的方舱医院,将康复人员接回闵行的各个街镇,一个来回往往需要九十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长时间的舟车劳顿,让这些小伙子也难掩疲态。

■ 讲述人:张栩鸣,闵行区税务局团委书记

本轮疫情爆发以来,闵行区税务局积极响应上级党团组织的号召,派出党团员突击队21支,支援核酸采样、样本检验、隔离酒店及康复人员转运工作。

自从4月1日起,我和税务局其他4个小伙伴一起加入到了转运工作组,每天前往各个方舱医院,将康复人员接回“家”。

我今年第一次前往外地,是去位于金华市的方舱医院接4个康复人员回闵行区颛桥镇。我是温州人,已经快1年没有回去了,所以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浙江,也让我颇为感慨:离自己家如此之近,却回不去,那么,就让我带着这些康复人员安全回“家”吧。

我们是中午12点从上海出发的,一路还算顺利,下午4点到达了金华。可是当天正好遇见金华开始封控管理,所以下了高速,进了市区后,就颇费周折了。因为很多地方都封路了,无法通行,于是,我们就根据导航绕开大路,想穿越村庄走小道。在村口,面对突如其来的我们,村干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也非常帮忙,立刻向上级请示,我这里也同时和交警沟通,最终,我们得到允许,可以进村了。原本以为,就此可以一路畅通无阻了,结果车子开到出口的时候,发现门被几个木桩堵死了,周围也没有村民,只好再次返回。

后来当地交警给我们出了一个主意,还是继续走大路,遇见封路情况的话,可以及时向巡警求助,说明情况后放行。一路兜兜转转,原本半小时的路程花费了将近1个小时,不过好在后来的方舱康复病人的交接工作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核对、消杀等工作后,下午5点多,我们带着康复人员返程了。他们是4个来自同一工地的工友,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脸,但是一双双充满笑意和期盼的眼睛,让我们更加坚信,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虽然现在很辛苦,但是我们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全国人民守望相助。车子在经过绍兴的时候,突然看见高速旁有人在放烟花,美极了!虽然来不及用手机拍摄下来,但是那个场景我将终生难忘:大家再坚持一下,继续再努力一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也可以恢复到以往的繁华,再看到如此绚烂的烟花。

我回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已经算是比较早的了,当天还有其他的小伙伴去杭州、宁波等地接康复人员的,此刻还有没有回来。比如我的同事袁旭峰,他去了杭州的3个方舱医院接了20多个康复人员,把他们一一送往梅陇、浦江、江川等多个街镇,回到我们的临时居住点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1点半了,他为了做好志愿者工作,已经推迟了2次婚期了,他的未婚妻也是我们税务局的,也非常理解、支持他。

我们的工作,不光是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畅通,还要及时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康复人员的心理疏导。前几天,袁旭峰就遇见过一位抑郁症患者,情绪十分激动,影响了整车人。于是,袁旭峰遍不厌其烦地和她“拉家常”,安抚情绪,聊到最后,发现,她的爱人正是自己的同校师兄,此刻这个康复人员的情绪也得到了平复,化解了危机。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让康复人员平平安安回家。无论多晚,哪怕是只有一个康复人员,志愿者们都会把康复人员安全送到他所在街镇的指定集散点,而在集散点上,街镇的工作员也无论多晚都会等待康复人员到达后将他送回“家”。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幸福就是,无论多晚回家,都有一盏灯为你守候。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无法回家”,保障康复人员的“安全到家”。记得有一次,一个家住浦江镇的康复人员把自己的所属地写错了,我们赶紧和浦江镇联系,等我们的车子送完最后一个康复人员,开回古美集散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而此时,浦江镇的车子已经等在那里,来接他回家了。这一刻真的感觉特别暖,很安心。

做了20多天的转运工作,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也提出了一个个优化建议,比如如何在转运中更好地安排时间,更好地分配人力、更好地安抚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我们年轻人不光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更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才赶,推动志愿服务的更高效,更完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