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各界青年奋战在抗疫一线,担当先锋模范,彰显青春力量
2022-04-29 青年

徐汇团区委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以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实战场,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上彰显青春力量。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一个隔离点竟有26人是95后团员青年,最小的是00后团员,于是抗击疫情先锋队临时团支部成立起来了。除了90后团干部回归曾经服务过的社区外,在这场抗疫大战中,还有不少两新组织的青年也站了出来,或捐物或出力,共同参加青年突击队。

“围绕县域团改总体要求,徐汇团区委深入推进团组织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融合,在上海抗疫期间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以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实战场,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上彰显青春力量。”徐汇团区委书记陆璟琨说。

//   组织建设   //

建立临时团支部,创建青年突击队  

当一群95后青年团员进入隔离点,会给那里带去什么变化?3月24日,在徐汇团区委的指导下,徐汇区“龙耀路4号隔离点”抗击疫情先锋队临时团支部正式成立。这也是徐汇区在抗疫期间成立的第一个临时团支部。

徐汇团区委副书记黄文彬表示,希望这个建在隔离点的临时团支部能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生力 军和 突击队作用,激励团员青年在抗疫一线担当先锋模范,彰显新时代团员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临时团支部的团员来自各个单位,其中95后团员青年多达26人,最年轻的是今年21岁的00后团员高健。成立团支部后,希望凝聚更多青年的力量,共克时艰。”该团支部书记陈笑告诉记者。

虽说是95后,但陈笑做事十分沉稳。有一次凌晨2点,他接到一位密接人员的求助电话。原来,老阿姨因为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陈笑和小伙伴接连安抚了她两天。又如消杀组的队员郭祖光多次进入隔离酒店消杀,眼睛也红肿起来,所幸在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的治疗和陪伴下,逐渐康复。

在徐汇,不仅有临时团支部,还有一个又一个青年突击队,曾当过居民区书记的90后团干部陈雪艳就是社区青年突击队的队长。

她亲眼目睹了小区封控的全过程。因为曾在小区做过8年社区工作者,也当过居民区书记,人头比较熟,所以封控当天,她就以“大白”的身份重回小区。

凌晨时分,她盘下了人手:整个居委满打满算只有区区12个人,却要应对整个小区3000多个居民的核酸检测,是远远不够的。凭借着人头熟的优势,她火速组建了一支临时“青年突击队”,快速招募了小区内十几位在职党团员担任青年志愿者,当晚就分配好了第二天排摸志愿者意愿的任务。次日,突击队成员分头对1400多户居民上门排摸。

在排摸的过程中,请“基础盘”青年“慧眼识珠”,帮助一起邀请动员年轻社区居民加入。短短三天内,“青年突击队”扩充到了65人。陈雪艳的经验主要是依靠“人带人”,鼓励志愿者推荐自己的朋友圈、邻居圈、家人圈,形成1带1模式,一人邀请一位伙伴或者家人共同参与让志愿者队伍实现“发育”。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的身影。徐汇团区委还成立了包括疾控流调突击队、核酸样本转运突击队、线上扫码突击队、媒体采编突击队、特殊药品代配突击队在内的124支青年突击队。

//   队伍建设   //

两新组织青年在行动,参与疫情防控

除了体制内的团干部、团员青年,在徐汇团区委的引领下,还有一群两新组织的青年也纷纷加入抗疫一线。

一个多月前,栾鹏祥的身份还是上海清晨录音棚的音乐制作人,如今他的身份是核酸样本转运突击队的队员。从4月1日到4月28日,每天汇总后的数据显示,他累计转运超过270843根核酸样本管子、700570余人次的样本,接触了400多次标本箱子,在各个点位奔驰了近5000公里。甚至于,在当志愿者的过程中,因为有感而发,他带领团队成员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创作了《We Are The Hero义行者》——鼓舞志愿者的抗疫之歌,完成了歌曲的词曲创作、编曲、录音混音等,激励更多人成为“英雄”。

方舱的孩子们需要玩具。当了解到这一消息后,上海市儿童基金委员会副理事长、徐汇区青联委员陈勇坐不住了,主动牵头联络了众多爱心企业捐款捐物,为方舱精准配送了大量物资,包括儿童的学习辅助用品、儿童的营养餐食,还有为医务工作者筹备的生活用品等。

谈到前几天乐高集团的捐赠项目,陈勇感慨万千。在接到市妇联和儿童基金会的倡议后,总部位于徐汇的乐高集团迅速做出了响应,仅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就收到了来自他们的1500余份儿童玩具。在陈勇等人的运筹和调配下,这些玩具被分发到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及部分方舱。

在陈勇看来,这些玩具的出现可以陪伴孩子们更轻松地度过在方舱里的隔离时间。“牵头整个物资捐赠活动非常有意义。团区委多次与我联络,为区里的方舱对接物资。区里的团员青年们也都干劲十足,把物资发放流程做得十分细致。今后,我还会进一步加强与团区委的合作,继续为方舱对接物资,让更多的孩子和一线工作人员收获温馨和快乐。”

//   岗位建功   //

产业青年24小时参与抗疫

徐汇有不少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就是其中之一。上海本轮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产业新青年也为抗疫付出了许多。

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核酸检测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徐汇区青联常委,市五四奖章获得者阮亮亮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就是一群“幕后大白”。

疫情暴发后,上海枫林医药医学检验所实验室始终保持满负荷运转状态,7*24昼夜无休进行核酸检测,除封控在家的人员外,阮亮亮所在的实验室56名一线检测人员坚守单位,已连续奋战了四十多个日日夜夜。

考虑到眼下实现自动化的设备PCR仪奇缺,他像抢菜一般开启了抢设备模式。“有一台抢到的设备是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拿到手的时候机器还是热乎乎的。”

本轮疫情防控期间,枫林检验所不仅承担了市、区两级政府安排的检测任务,还主动承担着徐汇全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冠核酸检测任务,实验室通量从之前的单管检测1000管/天快速提升至12000管/天。

本着社会面大筛标本“日清日结”的原则,团队成员竭尽全力与病毒赛跑。检验所从“三班倒”改为“两班倒”,检测人员单次进入实验室就是12个小时。作为现场“指挥官”,阮亮亮也经常忙到看着电脑就睡着了,一个月多月没有回家的他却表示无怨无悔。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