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00后闪闪发光的初心
2022-05-08 青年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在抗疫一线,众多00后党员以青春之名,勇往直前,在方舱医院直面病毒,筑起抗疫铜墙铁壁;更多的00后被身边的党员所触动,他们主动报名成为社区或高校志愿者,闪耀青春风采,把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初心闪闪发光的00后们如满天星光,如初升朝阳,传递温暖。

  义不容辞,因为我是党员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N4舱内,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范泽海护士正在组织病区党员进行“双报到”。作为这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党员,2000年出生的范泽海已体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自信。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范泽海主动承担起楼组长工作,负责本楼层人员物资与生活用品发放,并组织做好楼层防疫管控。他说:“我是一名党员,而且护理团队里男生也不多,我应该多承担一些。”在N4舱启用后,范泽海随即投入到舱内收治工作中,连续三天的奋战,1500张床位已经全部收满。为了更好地推进方舱内的管理,加强医患交流与互动,在临时党总支的统一调度下,范泽海以青年党员的身份组织入住党员的“双报到”工作,而且很快便建立了一支党员志愿者团队。“我知道应该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去做些什么。00后虽然是年轻的一批人,但同样也是有担当的一批人。”

昨天,这一群00后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后他们一定会成为新时代的脊梁,成为国家的骄傲。“很累但是超级有意义的一次生日,身为党员,守护家园义不容辞!”这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党员干璐在生日当天写下的朋友圈。在疫情中迎来22岁生日的她,选择在封闭管理的小区内做核酸检测志愿者,在为人民服务中度过一个特殊的生日。而在校园中,为保障隔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第一时间就地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启“为隔离同学送餐,隔离不隔爱”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党员吕静怡从封闭期开始,便主动报名成为楼层长,做好核酸引导、取餐送饭、扫楼签到、秩序维护等工作。每晚七八点钟,吕静怡都会敲开各宿舍的门,听听同学们的需求。在转入“准封校”期间,她所在的10号楼积极响应上外“红色引擎”部署,迅速成立起临时党支部,她是党支部副书记,也是快递和接驳车志愿者。

  他们的初心成了我们的榜样  

在上海防疫一线有众多青年党员在坚守,他们深入社区,披星戴月,争分夺秒,他们就是“一面旗帜”,成为众多00后的榜样。

在普陀区长征镇玫瑰苑,居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户其乐融融的00后三胞胎家庭。最近,姐姐陆含月和弟弟胡昊星在小区楼栋里挨家挨户分发和指导居民进行抗原检测,尽管他们身穿防护服,熟络的邻居们也能马上辨认出来。而他们的哥哥陆晨阳就读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近都在学校配合封控管理做抗疫志愿者联络员。

去年11月,陆含月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胡昊星被列为入党发展对象,姐弟俩身在不同大学,却不约而同地向党组织靠拢,更在抗疫中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投身社区防疫。“我看到过工作结束,他们褪下防护服后的汗流浃背;看到过他们午休吃饭时的谈笑风生,那时候我才想起来,这些‘战士’都是和我一样年纪甚至比我还小的少年……”陆晨阳在这样一封号召信里,把志愿者比作战士,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志愿者的昂扬激情。

从护理学专业大一学生,到“变身”成为“大白”,对于上海建桥学院学生王依婷而言,成为学校核酸采样的志愿者,协助全校近2万名师生有序进行核酸检测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王依婷的母亲是位社区工作者,近日也在社区疫情防控的一线为居民的核酸检测奔波忙碌。在志愿活动开始前,她与妈妈进行了短暂沟通。“我特别喜欢护理学这个专业,妈妈也很支持我,希望我通过这次志愿经历,更能感受护理学这个专业。”王依婷说。

“请准备好预约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防疫口罩和面具,时间久了,王依婷的脸上难免留下勒痕。即便眼前的防疫面具已经起了一层薄雾,嗓子有些嘶哑,双腿也有些酸胀,王依婷依然有条不紊地为同学们进行身份信息录入工作。谈及和母亲以不同的形式,不约而同地在防疫一线工作,王依婷说道:“想到在社区防疫一线的妈妈,感觉更有干劲了,有一种和妈妈并肩作战的感觉。只有当自己穿上防护服时,才真正了解医护人员的不易,看到身边的‘大白’们,他们的初心成了我们的榜样。”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