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在临时搭建的医疗保障点中,他桌前的那盏灯始终亮着
2022-05-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普陀区万里街道的一个超大型住宅小区里,万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医疗保障团队的家庭医生姜骥军已与同事们入驻了一个多月,3月20日因疫情封控后,姜骥军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入驻,全力保障封控区内8000余位居民的医疗需求。在居委会临时搭建的医疗保障点中,不论白天黑夜,姜骥军桌前的那盏灯始终亮着,电话铃声响起,值守的他总在第一时间接听,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医疗需求。

“居民左下腹疼痛3小时!”晚上9时许,居委工作人员接到一位居民的求助信息,姜医生得知后顾不得吃饭,立即与该居民取得联系、了解病情,了解情况后果断向上级请求紧急转诊,一边协调患者家属及街道居委,在第一时间有效对接,并将居民及时闭环转运至上级定点医院。当姜医生在工作群内汇报:“居民已上120转运车”时,应急医疗保障团队所有成员们紧绷着的神经这才放松了下来。

辖区15个居委,6.7万名常住人口。万里街道作为新型居住型社区,辖区内住宅楼宇众多,人口密集度高。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封控后,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医疗保障突击队”,并快速制定了《封控小区医疗救治流程》《血透患者闭环转运工作流程》《应对突发多居民医疗需求预案》等相关工作流程,保障封控期间各类医疗就诊需求,实现快速反应、精准施治、及时转运,为封控期间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这支守护居民健康的“医疗保障突击队”里,一批青年医务人员骨干迎难而上,坚守在居民配药、应急就诊、定期就诊、疫情防控的各个岗位上,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力守护居民的健康。

疫情防控期间的居家的药物供应,成为了一项突出的民生问题。万里社卫中医科组负责人张晓蒙医师,用心在对口负责的5各居民区中,通过微信电话排摸,将用药需求分层分类,特别对于如何满足居民“急用药而急不得”的需求,她煞费苦心,一通通电话联系、核实,再与居委会甚至街道联系,高效将居民急需药物精准贴心地送到病人手中。只要用心,就能做好。张晓蒙医生第一时间将中发办调拨的防治新冠的中药,及时发放到“阳楼”“有阳小区”。

而黄蓓是万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中医医生,在“医疗保障团队”中负责血透、化疗等定期外出就医居民的医疗保障。阙阿姨是一名血透患者,一周要透析三次,当天黄蓓医生帮其转往上级定点医院,结束血透临近深夜,期间闭环转车辆满负荷运载中,在患者和家属焦躁的等待中,接到了黄蓓医生的电话。原来黄蓓医生自阙阿姨转出后始终牵挂在心,得知阙阿姨此刻还在风雨中等待转运车辆,立即协调各方,取得街道支持,落实转运回家车辆。当黄医生收到居民家属发来的感谢消息时,她只是简单回复了一句:“不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疫情中,有很多独居老人封控家中,期间正常就诊和健康访视也被迫中断。在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急医疗保障热线中,偶尔有独居卧床老人来电需求,然而不亲临他们身边,也难以了解确切的情况。蒲万敏护士有长期从事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经验,在她眼中,这些老人的急难愁盼也是她心中的急难愁盼。通过了解封控前街道提供的社区特殊人群数据,她针对特别有困难的老人上门服务,代配药、更换导尿管、评估健康情况并与居委会沟通等,事事无微不至,甚至有老人说,“蒲万敏比我亲生女儿还要贴心”。

疫情面前,救死扶伤,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然而这份使命与担当,在疫情的阻挡之下显得更为艰难。“医疗保障团队”的这群青年医务人员,用拼搏的身影奋勇担当,在战“疫”一线践行医者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