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记“疫”|从武汉雷神山到上海方舱,我们怀着对这座城市无比的热爱逆流而上
2022-05-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黄浦区城市足迹馆方舱医院,后升级为亚定点医院,位于黄浦滨江蒙自路823号,是在原世博城市足迹馆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目前汇集了来自陕西、福建、云南、上海4省市医疗队,在舱服务医务人员达1446人,目前定点医院收治病人1444人,治愈出院近800人;累计收治(含方舱阶段)病人4176人,治愈3500余人。

作为一名两年前出征武汉雷神山的上海医疗队队员,这位80后医生目前也投身到上海医护的抗疫大军中。她说,不管是在武汉,还是在上海,大家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决心和毅力是完全相同的,在我们的医护人员身上,我看到了一如既往的坚强和果敢,在我们的患者身上,我看到了始终如一的乐观和信任。

■ 讲述人:吕婵,39岁,曙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本次上海抗疫先后于新国博方舱医院、黄浦区城市足迹馆方舱医院,参与中西医结合诊治

“这一次妈妈是去保卫自己的故乡。

在黄浦区城市足迹馆方舱医院,所有医生按照不同学科,内科外科结合、中西并重,分为5组,一天24小时分为4个班次,每天分组开展3次查房,平均每组在舱内身着防护服工作长达6个小时,不能休息、饮水、如厕,随时准备处理各种临床诊疗问题:包括出入院筛查、日常问诊、辨证施治、开具医嘱、处理紧急事宜等。这是我多日来的工作日常。

谈及两次抗疫经历最大的区别是,本次上海疫情的感染患者症状普遍较轻,影像检查少有肺炎表现,与两年前去武汉的时候相比,现在对病毒的认识更加全面,在忙碌中多了一份从容。而患者数量却是十分庞大,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此前,在我院医疗队所在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N2开舱当日,队员们通宵达旦,顾不上寒冷与饥饿,24小时不眠不休完成了收治1500张床位的任务。

从心情上来看,两年前的援鄂我们是凭着一腔热血、果敢以及相信中华必胜的信念,而这次的上海抗疫之战,除了上述情感,我们心中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对这座城市无比的热爱和浓厚的情谊投身到这场共抗疫情的战斗当中。 

记得临行时4岁的女儿已不再似那年的懵懂,认真地问我:“妈妈,你又要去武汉打病毒了吗?”我欣慰地告诉她,这次妈妈是去保卫我们自己的故乡——上海。

“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

首先,结合自己在武汉抗疫的防护心得,和医疗队里的其他队员分享经验,并且整理成文,希望供大家及时参阅。我们亲自指导他们对驻地的清洁、污染区域的划分,以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我们很多医护都很年轻,他们当中的一些甚至都是95后,没有去过急诊、发热门诊,第一次连续工作12小时,第一次穿防护服。记得第一次进舱前,他们也反复向我讨教经验,不停练习,我能体会到他们的紧张情绪,一如当时在武汉的我,然而4年后的我已褪去了稚气,我要成为他们精神上的依靠,每次进舱我都走在最前面,握着门把手学着当时领队的语气说道:“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我看到他们的眼神瞬间坚定,无人停顿,无人退缩。

另外,无论是在武汉还是在上海,无论病毒如何变异,中医的尽早和全程干预在患者的快速康复中功效显著。结合武汉抗疫的经验,此次作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上海曙光医院打出中西医结合精准组合拳,制定新冠肺炎救治的“曙光方案”——“一方一功”,为加速患者的康复探索出一条高效最优路径。

目前黄浦区城市足迹馆方舱医院已于4月24日受命改造为亚定点医院,对医生、护理的专科治疗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对这里的近1000多张床位进行了升级改造,配备医疗专用床、床旁监测及抢救等相关设备;其次,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定点医院升级了病史系统,扩增了药品目录;与此同时,亚定点医院增配了移动CT车、血气分析仪、心电图、B超等专业设施设备,以保障方舱亚定点医院基本具备检验、检查和应急抢救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延续之前方舱运作中逐步形成的科学、成熟的管理模式,如领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24小时值班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专家巡查制、专科会诊制、转诊审核制、出入院复核制等,更适配确保亚定点医院收治特色及运作顺畅。

“一方一功,探索一条最优路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年入医学院的誓言犹记于心,十七年前的“非典”我们还是刚入医学院的新生,当年看着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无不钦佩震撼,励志要将救死扶伤的精神传承。17年后的2020年,我披上前辈的战衣奔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前线,此时此刻,勇敢的曙光人正和来自全国各地千里驰援的守“沪”者们一起同心并肩,用实际行动诠释战疫必胜的决心。

由于舱内患者较多,接触时间太短,患者病情各异,而且场馆空间较大,为确保能准确掌握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医疗队每天分组开展3次查房,逐一来到患者床旁,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诉求,并对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做到重点关注。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黄浦区城市足迹馆方舱医院内,医疗队员们通过阶梯式救治态度,逐步得到了舱内患者的认可与理解,也在想尽办法疏解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焦虑。

方舱患者体量大,利用现有人力及资源如何规划和管理,现代科学的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利用有限资源引入患者腕带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的信息、核酸采样信息等进行数据化管理。用不同颜色区分患者核酸阴性次数,快速筛选符合出院标准病患。科学管理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应急状态的反应速度和协作效能。

虽说舱内以轻症、无症状者为主,但几天内也经历了两次抢救,一次上消化道出血、一次低血糖休克,舱内人力和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团队迅速做出反应,协作机制启动,使得患者的险境得以排除。常规动作靠规范,应急情况靠协作。科学管理还体现在人员和物资之间的协同、医疗过程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舱内舱外管理的协同以及各个“兵种”之间的协同协作,环环相扣,保障了方舱医院的高效运转。

“这艘生命方舟里处处有温暖。“

科学管理之余,方舱内还处处体现着人性化。舱内共三层,考虑到行动不便等因素,老年区被安排在一楼,舱内实行男女分区,根据病程长短、轻重再划分区域,并独立设置家庭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被照护的温暖。在转型为亚定点医院之后,设定无症状感染区、轻型区和高危区,按年龄和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将年龄大于65岁的老人或伴有基础疾病的高危患者安置在靠近护士站和医生站的高危区内,以便出现问题,及时救治。

在方舱里,有人孑然一身,有人拖家带口,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常常陷入紧张、焦虑等情绪中。但很多时候,他们皆能从初入方舱的惴惴不安转变为出院时的依依不舍。

A区有一位82岁的王奶奶,患基础疾病并伴随失聪。为了让医疗工作能有效开展,医疗队员们提前准备好爱心小卡片,全程通过写字与患者沟通。“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糖尿病、高血压的药都吃了吗?”“核酸报告一出来我就通知你哦!”……王奶奶识字不多,医疗队员们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与其沟通。这是医护们用一张张小纸条串联起来的温暖。在收治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她就符合出院标准。“临行前,王奶奶向我们露出的笑容,就是对我们医护工作最大的肯定。”

我们招募了近30名志愿者,并组建了微信工作群。志愿者们群策群力,主动分组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发放一日三餐、夜宵、水果和其他生活物资;还每日帮助确认所有患者及时有效地在健康云平台生成核酸采样二维码;维护每日核酸采样现场秩序等工作。

有个患者原来是方舱通讯建设人员,不幸感染了,他就和领导请示,说他是党员,既然感染了就留在我们舱里,边治疗、边工作,也可免去其他同事进舱的风险,有力保障了“方舱医院”的通信通畅。能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让这艘“生命方舟”在方舱医院顺利航行,也算是他自己这段疾病旅程中最完美的结局吧!

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是医者的一贯信条。一位失神发作的癫痫患者,可能因为环境变化入舱后就频繁发作了3次,屡次摔倒在地,了解到她的丈夫和她分批入舱相隔甚远,而且她控制癫痫的药品卡马西平已经用完,却不是方舱的备药。我们随即调整床位,将其丈夫和她安排在了一起就近照顾,令人感动的是被调剂的原床位患者非常配合,还帮忙一起整理。另一边,我院又发动了紧急预案,通过院办、医务处迅速从曙光医院调配药品急送至方舱,患者因隔离已经断了2周的药终于续上了,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这些温暖的片段每天都在方舱里发生,我相信这场与奥密克戎的赛跑,我们必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