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80后的“秘密”、90后的约定、00后的成长……今天,致敬逆行中的“白衣战士”
2022-05-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他们既是妈妈、妻子和女儿,也是父亲、丈夫和儿子,他们白衣执甲冲锋在核酸采样、社区管控、新冠救治、日常医疗等抗疫防控的一线。护士对他们来说是不仅仅是一个指代身份的名词,更是一种凝聚力量的动词。

目前全市共有护士10.87万名,比2017年增加了2.47万名,其中30岁以下的护士占39.17%。在此次疫情中,全市10万余名护士、外省市援沪的1.6万余名护士,在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这个5·12国际护士节,他们注定在忙碌中度过,他们用信念、责任、坚守、担当,压实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道关口。

 == 80后的秘密 ==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岳阳医院抗疫第一医疗队护士长曹维伶藏着一个医疗队员都不知道的秘密——其实她的父母就住在她所负责的病区。老俩口平时住在浦东,可能外出买菜时不幸“中招”了。本来不想告诉女儿这个消息,没想到偏偏送到了女儿的病区。曹维伶也没想到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自己的父母,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她只能朝父母摆摆手,让他们放宽心。180张床位,就有180位患者等待护士们的照顾,曹维伶每天也只能看一眼父母,转身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

3月1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抗疫第一医疗队集结完毕,赴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医疗队共有31名队员,其中护士22名,在80后护士长曹维伶的带领下,她们无所畏惧、英勇向前,撑起了抗疫一线的半边天!

岳阳医院抗疫第一医疗队80后护士长曹维伶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为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月25日,上海岳阳医院驻老年医学中心隔离病区医疗队在抗疫前线正式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曹维伶担任了支委。3月30日,按上级部署,病区开始收治合并内科疾病的重症患者。曹维伶给自己排自己最辛苦的班,负责护理最重的患者。遇到病人情况危重,医疗团队立即制定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而曹维伶则带领护理团队积极配合医生予其精湛、精心的护理,一次次,他们将患者从死亡线拉了回来。还和医生一起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最适合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方案。

为新冠患者进行核酸检测是一件非常高危的操作,每个患者需单独取样,取样后更换手套并全身消毒后才能为第二名患者采样,而病区内每位患者每日均需开展核酸检测,这对护士们是极大的考验。每次测核酸,曹维伶都以身作则冲在第一线。在她的感召下,护士姐妹们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耐心细致地为患者们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得到一致好评。

在工勤人员极度紧缺的情况下,曹维伶等党员护士带头,一人分饰多角,既是运送人,又是保洁员,干着搬物资、送三餐、收医废等工作。她们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患者发生呕吐,护士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患者生活用品未到,护士为其沟通协调;患者手机摔坏,网购了一台新手机,护士利用短暂的吃饭休息时间为其收快递、消毒,第一时间交到患者手里;护士们每天和病患沟通交流,做好健康宣教及指导……看着他们经常忙得脚不着地,患者们深受感动,大家互相提醒,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帮忙减少医疗队的工作量。

在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的日子里,曹维伶尽心尽力照顾每位队员,整个护理团队高效、高质量投入抗疫战。“别看护士长年纪不很大,但她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护士姐妹如是说。

在和中山医院交接工作的时候,病人一听岳阳医院医疗队要走,都追着曹维伶问:“护士长,你们要走啦?我们真的舍不得你们,遇到你们真好!”

“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走出隔离区,我们是娇小柔弱的女孩子;穿上‘白色战袍’,戴上护目镜,走进隔离区,我们就是救死扶伤的女汉子。”曹维伶说,“在这里,我们和患者的心挨得越来越近,大家互相扶持帮助,为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一起努力!”

 == 90后的约定 == 

抗疫出发前,新冠病房90后护士长顾丽萍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并约定结束抗疫任务后亲手做一桌女儿最爱的美食;90后新冠病房护士王欣如和男友约好了:等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后再领证,因为只要战胜了疫情,每天都是良辰吉日。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新冠定点收治医院,在院人数不断刷新记录。随着“老、小、孕、重”逐渐成为重点收治人群,为一线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病房90后护士长顾丽萍

截至5月12日,新冠病房90后护士长顾丽萍已经累计77天未曾回家,成为本轮疫情以来公卫中心离家最久的护士人员。2月25日上午7点30分,新冠病房护士长顾丽萍开启第6轮进舱抗疫任务。临行前,她像以往抗疫出发前一样,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并约定结束抗疫任务后亲手做一桌女儿最爱的美食。顾丽萍怎么也不会想到,为了抗疫她不仅要“食言”和女儿的约定,临别时的拥抱,也成为顾丽萍近期最后一次和女儿面对面接触。

本轮疫情期间,顾丽萍最忙碌时要管理协调3栋楼宇。“由于频繁接听电话,我的手机始终处于充电状态,有时候感觉像捧了一天暖宝宝。”本轮疫情以来,顾丽萍因工作需要多次调整病区,几乎“老、小、孕、重”患者人群她都参与护理过。目前,她所在的病区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其中高龄且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数。于是顾丽萍在工作时把高龄老人床位尽量安排在离护士吧台最近的区域,方便及时观察和处置病情。

“高龄患者护理需要注重细节,除了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外,还要加强心理关怀,尤其一些患有阿兹海默症或者精神疾病的老人,更要在护理上下功夫。”5月4日是顾丽萍结婚纪念日,她与老公只能隔空庆祝。作为一名90后青年,尤其在建团百年之时,顾丽萍表示,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更应该发挥作为青年人的使命担当,护佑生命的健康。

今年护士节当天,90后新冠病房护士王欣如做了一道算术题,从2022年1月1日至5月12日整整131天,她累计在舱工作天数达89天。如果把结束工作后的医学观察天数也加上,整个2022年,王欣如不在家的日子累计110天。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90后新冠病房护士王欣如

1月8日王欣如进舱抗疫,并经历了年初的境外输入高峰。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护理工作重点就是疏导患者焦虑的情绪。本轮疫情暴发后,3月5日,王欣如再次披挂上阵。与之前的任务有所不同,本轮疫情期间她承担4个病区的医嘱班工作。医嘱班是作为病区治疗的第一道关卡,入院登记、出院办理、审核医生下达的医嘱、申领核对临床用药等,都是医嘱班的职责。尤其对于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突发情况较多,病区的治疗明显增加了好几倍,这时候更加考验医嘱班,不仅要核对每日长期用药情况,还要及时发送各类紧急和临时用药医嘱。“如果说年初的境外输入疫情考验我的体力,本轮疫情更锻炼我的脑力和眼力。”

年初进舱时,王欣如准备在5月份和爱情长跑5年的男友领证登记,完成人生大事。可是本轮疫情发生后,王欣如还是做出了延迟领证的决定,”男友很支持,还特别叮嘱我要时刻做好院感防护。所以,我们决定等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后再领证,只要战胜了疫情,每天都是良辰吉日。”

 == 00后的成长 == 

8个月!00后沈金凌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入职时间最短的应届生护士。2021年7月,护理专业应届生沈金凌正式成为公卫中心的临床护士。工作期间,她虚心好学,不断提升自己在重症护理和院感防控方面的能力。

00后沈金凌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入职时间最短的应届生护士

3月12日,沈金凌进入医院闭环管理,从事院外人员的核酸采集工作,由此也开启了她的抗疫之路。后因临床救治需要,4月23日,沈金凌正式进舱抗疫,而她首次进舱的护理对象就是重症患者。

“当得知我要前往重症病区,一开始确实有点紧张,但我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这个时刻必须迎难而上,这样可以为之后进舱的同龄人做好表率作用。”沈金凌母亲一直担心女儿能否胜任高强度的工作,每天都会给她打气加油。“一天晚上,在和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她还问我是否后悔做护士,我脱口而出:‘穿上大白的那一刻,我才发现选择护理是我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和所有新人一样,沈金凌刚进舱开展工作觉得有些不适应,尤其隔着两层防护手套,平日习以为常的护理操作仿佛提升了一个难度系数。在同事的耐心指导和带教下,沈金凌很快进入到自身角色。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她在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已获得护理部认可,经过几天实践操作和适应,调试呼吸机参数、管理ECMO运行、监测关键指标,仅仅两个日班后,沈金凌就可以独立开展重症护理。

护士节当天,本轮疫情沈金凌抗疫时间达到“双满月”,尤其经过近期的实践和积累,她发现重症病人的护理,与其他轻症患者不同,要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的变化,与医生紧密配合,争取让病人早日康复。“我也经历过紧急抢救,那个场面真的是在死神抢人,每当抢救成功,看着患者逐渐苏醒拔管,病情渐渐康复,那种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

在沈金凌奋站新冠一线时,她母亲也投入了小区志愿者工作,母女俩一起在为抗疫贡献着力量。“我母亲说,看我在前线战斗,她也不能落后。虽然我们在不同的战场,但是我相信母女同心,病毒必擒。”

疫情中,00后在南征北战中迅速成长。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于3月底组建应急医疗队外出支援方舱工作,护理人积极踊跃报名,最终来自各个科室的366名护士凝聚成十院方舱护理团队,占了总人数中的近八成。在这批优秀的护理人中有两名00后引人注目,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南征北战的经历中他们快速成长。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护理团队

“我是一个党员,也是一名男护士,这双重身份都是我必须冲往一线的理由。”苦活、累活、重活,2000年出生的范泽海总是主动担当,体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自信。在宝山吴淞邮轮港码头方舱内,一面涂鸦墙上绘满了形形色色的“战疫日记”,一句句“感谢大白哥哥姐姐们”的文字稚气而温柔,在这里范泽海总会抽空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他说:“我们专门设置了‘苗苗乐园’,希望小朋友们今后回忆起这段战胜病毒的日子,能够感受到勇气和爱。”

另一位同样是2000年出生的十院护理青年叫王钰钦,刚刚带上燕帽就要与狡猾的新冠病毒正面迎战,她内心其实有些忐忑,总担心自己的准备不够充足。出征前,她特意剪短留了多年的长发,也跟着前辈们一遍遍复习穿脱防护服的关键点、一遍遍默背舱内服务需记牢的要点。在执着信念的支撑下,她顶住了考验,顺利完成新国博方舱第一阶段工作,随后越来越显得有条不紊,信心十足。再次转战嘉定方舱,一切顺畅起来。“来,嘴张大……”“好了,快戴上口罩。”这样的话语重复不知多少次。舱内、舱外工作7个多个小时下来,脸上已被口罩印出深深的勒痕,对体力更是不小的考验,然而听到大家轻轻地一句:“谢谢,辛苦啦!”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理团队

 【 记者手记 】 

等到疫情结束的那天,我们一定要用力拥抱!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抗击新冠疫情,守护生命健康,一批又一批护理人临危不惧、逆行而上。不论是新冠定点医院的救治第一线,还是方舱护理的细微处,又或是急诊、核酸采样等紧急召唤的岗位上,他们积极奋战,尽职尽责。

护士对他们来说是不仅仅是一个指代身份的名词,更是一种凝聚力量的动词。在看得见的地方,这群护理人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披星戴月、默默奉献。

虽然他们有的临时集结,却无一不是一个有凝聚力、奋斗力的团队。面对繁重的临床护理任务,战疫一线的他们始终义无反顾、坚守病区、心患者,用专业、敬畏、温暖,点亮着生命之光。

工作时间内6到8个小时不能喝水,夜班甚至长达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大家的体能是一个挑战,忙到没空吃饭已是常态,穿着防护服,贴身衣服被汗浸湿。但是跟着前辈们一起“战斗”,这群95后、00后护理新人也迅速成长。00后护理新人王钰钦说,只要听到大家轻轻地一句:“谢谢,辛苦啦!”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个节日,他们注定在忙碌中度过。抗疫路上有大家同行,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大。“等到疫情结束的那天,我们一定要用力拥抱。感谢一起在抗疫第一线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这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西院一病区护士长罗婷的生日愿望,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今天,祝所有的护士们节日快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