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记“疫”|他们成为“代理子女”“爱心姐姐”,患者将亲人托付给他们
2022-05-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姚丽敏

“我不能出院,我要等我老伴!”石龙路方舱医院内,性格开朗的李阿姨积极配合医护治疗,经过几天治疗已转阴。但是临到出院,李阿姨却激动起来。

在方舱里时常可以看到一家几口,去的时候一起去,离开的时候有先有后。但因为有的家庭情况特殊,家庭成员需要照料,这就出现了一个“空窗期”。在位于徐汇的石龙路方舱,有一批党员志愿者,他们以诚待人,患者愿意将亲人托付给他们。

他们当起了“代理子女”,接过一份份承诺

李阿姨经过治疗已经转阴了,但她年近八十的老伴顾老伯尚未转阴,且存在认知和听觉障碍。“如果把老伴一个人留在方舱,他肯定无法照顾好自己。”老伴成了李阿姨的心结。

眼看李阿姨就要成为一名“滞留”的舱友,了解了前因后果的党员志愿者小吕站了出来。“李阿姨,情况我都知道了。顾老伯情况确实特殊,但是您要是继续留下是存在复阳风险的。我是党员,向您保证一定会照顾好顾老伯,请您安心出院。”这份郑重的承诺,终于使李阿姨安了心,同意当天出舱,安心回家等候老伴。

在石龙路方舱医院,活跃着一批像小吕这样由党员组成的志愿者,他们主动向石龙路方舱医院临时党组织报到,成为舱内医疗团队的得力助手。在舱内他们参与分发三餐物资、协助医护清洁消杀、维持舱区公共秩序、帮扶老弱病幼。

那天以后,小吕每天都守在顾老伯床边,送饭递药、按摩擦身,像“代理子女”一样照料他的起居,并定时与李阿姨、指挥部、医疗队联系通报,告知老人身心情况。经过小吕的悉心照料,不过几天,顾老伯便也康复出院回家。

钱阿姨和徐老伯是安徽来沪务工人员,在沪无固定住所,感染新冠后一同住进石龙路方舱。钱阿姨比徐老伯先期转阴符合康复出院的条件,这让仍需留舱继续治疗的徐老伯眉头紧皱、一筹莫展。原来,66岁的钱阿姨初来上海,对环境不熟悉又不识字,徐老伯担心老伴独自去集中健康观测点生活,不能照顾好自己。方舱指挥部了解情况后,立即选派党员志愿者为钱阿姨出舱保驾护航。

“我正好今天出舱,也要去集中健康观测点,照顾钱阿姨的事交给我。”党员志愿者小张第一时间接下了任务,并直接前往徐老伯所在床位对接沟通。徐老伯在表示同意后仍存一丝顾虑。小张看出了老人的心思,立即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我是一名党员,我向您保证,在接下来的几天,一定会照看好钱阿姨,直到您俩团聚。”经过小张耐心劝说,徐老伯终于放下顾虑,同意钱阿姨先行出舱。

一诺千金,“爱心姐姐”护送6岁小朋友回家

得知女儿要先行出院消息的黄女士,想到6岁的女儿琪琪要独自踏上返程,就感到非常不安。在与黄女士充分沟通后,指挥部决定在当天出院的患者中招募一名“爱心姐姐”,一路护送琪琪回家。通知刚一发出,舱内的党员志愿者蒋姐就将任务承担下来,主动来到了黄女士的床位边:“我是一名党员,和您一样也是一位妈妈,请把琪琪放心交给我吧,我把她送回家。”

“爱心姐姐”的承诺彻底打消了黄女士的顾虑,蒋姐主动添加好黄女士微信,黄女士当即决定让女儿在下午出院回家。为确保护送环节万无一失,蒋姐还贴心地为琪琪制作了一张特殊的“ID”卡,标明了她的姓名、年龄、住址、亲属姓名、联系电话。

临近出院,蒋姐提前来到琪琪床位边,从黄女士手中牵过琪琪的小手:“有我在,你放心。”当车辆行驶至街道集散点时,接到方舱通知的街道工作人员早已守候一旁,告诉蒋姐护送任务已经完成,会用专车送琪琪回家。蒋姐婉拒道:“受人之托,我要亲自把琪琪送到家人手中。”来到小区门口时,琪琪的父亲已在门口等候。在把孩子交到父亲手上,并目送两人上楼后,蒋姐才转身离开。

在石龙路方舱医院,还有很多像小吕、小张、蒋姐这样默默无闻而又无私奉献着的党员志愿者,他们让每一个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都得到了“一对一”的结对照护;仔细分析问题症结,打开了一个个心结,为方舱安全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姚丽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