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规上企业复工95.6%,国有企业租金减免涉及近2.1亿元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5月17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6场新闻发布会在线上举行。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朱剑豪、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出席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 临港新片区复工复产工业企业477家,规上企业复工301家
临港新片区生产型企业复工复产已经达到50%,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以及下一步计划?如何支持企业解决人员返岗、物资运输以及疫情防控等难点问题?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用三组数据介绍了临港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
一是规上企业复产情况。截至5月16日,临港新片区复工复产全部工业企业477家。其中,规上企业复工301家,占规上企业总量的95.6%。新增复工企业4家,其中规上企业1家。
二是人员到岗情况。477家企业合计返岗及驻厂人数51689人,返岗在岗人员占全部工业企业用工总人数的69%。
临港新片区涉及三批次市级白名单企业115家,已复工115家,复工率100%,实现“应复尽复”。
三是产能利用率。由于受产业链协同的影响,整体产能利用率不是最高,大概是45%左右,这几天呈现不断爬坡趋势。
其中,集成电路行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如新昇、积塔;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约46%,如上汽临港50%、特斯拉45%,汽车产业链的配套企业达50%左右;高端装备产能利用率约50%。
企业防疫方面,具体做法可归纳为八个字。
一是“封闭”,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对外封闭生产管理、对内分级分区管理,阻断疫情传播路径。
二是“留观”,设置专门区域,用于返岗人员和物料进入厂区之前进行观察,人员观察两天,物料至少观察一天,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
三是“检测”,对复工企业员工,严格实施“抗原+核酸”检测措施。
四是“应急”,要求企业设置独立的应急隔离间,同时与管委会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紧密连接,一旦发现疫情,快追阳、快隔离。
在产业链协同和物流保障方面,主要是依托有关部门,快速打通长三角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比如,汽车产业链较长,临港以整车龙头企业复工带动产业链同步启动,联动市区各有关部门,帮助特斯拉龙头企业,逐一排摸打通一百余家上游核心供应商同步复工,包括外部仓库同步解封。
在人员返岗方面,在落实防疫要求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协调分散各区的员工返岗,帮助企业快速返岗。同时,优化核酸检测点位设置,提高整体检测能力,保障企业各类防疫物资。总的来说,管委会跨前一步,主动作为,多给企业帮助支持,让企业复工加速,有序组织复工复产。
下一步,将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继续推广“场所码”“数字哨兵”、布局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同时,在产能利用率、员工到岗率、供应链稳定性、物流通畅性等方面下功夫,早日恢复临港正常生产秩序。
■ 临港纾困政策惠及企业近5000家,减免国有企业租金涉及近2.1亿元
临港出台了哪些助企纾困政策?预计惠及多少企业?接下来有哪些举措?
吴晓华介绍道,5月初,临港出台了助企纾困政策,重点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科技企业,以及餐饮、零售、酒店等服务行业倾斜。
纾困政策惠及企业近5000家,除减免国有企业租金涉及近2.1亿元外,管委会直接财力扶持资金近8000万元。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一是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对临港的企业、工地、服务行业自主开展核酸检测的,给予50%检测补助。
二是减轻企业相关负担。对承租非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给予3个月1元/平米/天的补贴。对管委会产业专项资金明确支持的重点产业和生产型、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立项,发放资金。
三是加强金融支持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降低相关担保费率至0.5%,提高融资担保规模至5亿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防疫物资保障重点企业,经认定给予2022年新增贷款50%贴息。
四是做好援企稳岗工作。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制订“一企一方案”,配备“一企一专员”,快速响应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人员到岗、物资运输、疫情防控等问题。对复工复产的企业和建筑工地,提供统一核酸检测服务。对重点场所加强疫情预警监测,对布设使用“数字哨兵”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支持。
五是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做好助企纾困政策宣传、解读和推送服务,推行审批事项线上办理,引导企业、个人在线办理申报业务。建立应急公共法律服务机制,编制新片区企业疫情防控合规指引等政策汇编,加强疫情期间涉企商事法律咨询和专业服务。
下一步,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政府兜底保障、中小微企业服务等方面,研究储备针对性强、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政策措施,发挥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发动机的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