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倾诉、彼此鼓励,这个中学生开设的朋辈心理互助平台成了同学们的“加油站”!
2022-05-17 青年

今年疫情期间,李天心(中)在小区做志愿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2020年春天,向明初级中学初三学生李天心开设了“中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公众号,希望小伙伴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倾诉疫情期间的各种烦恼,彼此鼓励。两年后的这个春天,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已是向明中学高二学生的李天心又和同学们迎来了更大的挑战:范围更广的疫情封控、时间更长的居家学习、近在眼前的考试……

让李天心和同学们欣慰的是,“中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公众号成了大家的“加油站”——在50多天的居家静态管理中,多位同学已在公众号上发布了近二十篇推文,大家交流应对“宅”生活的方法,感悟生命和人生的意义,学会智慧学习,在互助中成长。

李天心(右)介绍她的中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项目

  给同龄人搭建倾诉烦恼的互助平台  

“我们中学生平时会遇到很多心理上的困扰,但遇到这些困扰时,我们最先想到倾诉的并不是爸爸妈妈和老师,而是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因为我们会觉得家长和老师都是大人,比较难沟通,而同龄人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更容易敞开心扉、彼此安慰。”李天心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同学来找她倾诉烦恼,因此她一直想创立一个公益平台,可以让中学生彼此鼓励、彼此倾诉、彼此支持。“2020年疫情期间,因为延迟开学,不少同学都很焦虑,再加上大家没办法线下见面,我就提前开设了公众号,让大家可以在公众号上交流感悟。”

在黄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黄浦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黄浦区少工委、黄浦区红领巾理事会、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向明初级中学、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支持下,在一大批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工作者和老师的帮助下,2020年2月,李天心开设的“中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公众号正式上线。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是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容易出现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同伴的陪伴对于年少的我们尤为重要,朋辈心理互助,是同龄人之间倾诉烦恼和困惑,彼此理解、鼓励、支持,共同成长的互助平台。”李天心说,希望这个在业余时间进行的公益项目,可以力所能及为小伙伴提供支持、鼓励,协助解决烦恼,烦恼情况严重或无法解决时会及时与老师、家长、专业工作者联系,寻求支援。

李天心做宣讲

  借助平台同学们开展朋辈心理互助  

一转眼两年过去,时间来到了2022年春天。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再次打乱了李天心和同学们的学习节奏,而这次他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大:“今年的疫情,封控的范围、时间更长,大家不免会产生一些恐惧、焦虑的情绪,而且我们现在是高二,学业压力比较大,长时间上网课、见不到老师和同学,心情很容易沮丧。”李天心坦言,作为高二学生,他们即将面临第一轮等级考,“之前考试时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大家都比较担忧,再加上长时间在家和父母相处,且青春期情绪容易不稳定,所以有时会与父母有争执。”

这种情况下,同学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公益项目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李天心说,进入高中后,更多同学加入了中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项目团队,此次疫情中,她所在的高二(1)班就有不少同学踊跃参加朋辈心理互助,积极在公众号发表推文,用随笔、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于疫情、居家学习的思考,交流如何更好地调整线上学习状态的方法。

在5月2日的一篇推文中,李天心表达了自己对于负面信息的看法。疫情期间,人们很容易被负面信息影响,在李天心看来,与其被负面信息影响深陷于情绪之中,不如聚焦身边,想想怎么做好自己,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而在其他推文中,胡祯祺同学以“不是一个人不是一座城”为题抒发了众志成城的决心;周恒易同学用独特的文言文讲述了雨夜居家学习的故事;王子文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有感;张熙越同学则从篮球队入手向大家展示了独属于上海的韧劲……

这些推文,都引起了同龄人、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和讨论,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朋辈互助的项目。李天心和小伙伴们还围绕中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制作了英语视频,参与了SSP的特别策划“说出你身边的防疫故事”,积极地传递正能量。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座小岛,倾听与陪伴,就是将一座座心灵孤岛连起来,让大家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李天心说,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这个特殊时期,为大家鼓劲加油,携手共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