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来袭,上海云端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2022-05-18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天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对于疫情中的上海来说,这个国际博物馆日注定很特殊。仍处于闭馆状态的上海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纷纷用线上方式推出导览和讲座,让抗疫中的市民足不出户也能感受文博之美。

上海博物馆近年一直在积极借助数字技术手段,扩大优质内容供给,使市民可以通过网络云端感知文物的温度。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上博也依然以云端观展为主。“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线上导览活动,其实是对上博馆藏文物精品的一次梳理。上博力求通过图片、三维、视频、动画、科技检测等多维度,展示馆藏文物精品。他们正持续推出精品网展、展厅虚拟之旅等项目,打造“永不闭馆”的博物馆展览。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为了呈献力量,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将联合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馆一起推出年度大展“大汉海疆:南越航海文明展”。作为大展的预热活动,今天上午策展人蔡亭亭以云讲座的方式提前揭秘展览的设计思路和展示亮点,而下午中国航海博物馆会直播连线南越王博物院,让市民在云端跟随身着汉服的讲解员一起步入南越王墓原址,参观南越藏珍陈列,来一场南越王墓探险。一天之内可以在两个相距上千公里的博物馆之间穿梭,这也是云端观展所带给市民的便利。

绚丽多姿的上海玻璃博物馆一向是上海的网红打卡地。今天国际博物馆日也是玻璃博物馆开馆11周年的日子,虽然没法免费对公众开放,但是却推出了仅疫情期间发售的限时预售票、团购票,而票价是全年最低。玻璃博物馆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是闭馆不停运,一系列重要活动仍在以线上方式举行。今年他们针对全球变暖和碳排放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主题活动,比如市民就可以在线参加他们的“旧瓶改造活动”,在废物利用之中了解玻璃和环保知识。同时,玻璃博物馆也将开展一系列的工业遗产研究和口述史项目,理清博物馆前身上海玻璃仪器一厂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博物馆馆史积累打下基础。

上海自然博物馆在今天推出酝酿策划已久的“神兽复活计划”。这个计划主要围绕《山海经》展开。作为先秦典籍,《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此次活动旨在“用科普的方式传播《山海经》中的思想,用科技的手段复原《山海经》中的神兽”。将选取《山海经》之《山经》部分,从中遴选出“东、西、南、北、中”经里的五座山,邀请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文学家全方位进行解读。“神兽复活计划”都是通过网络举行。记者了解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将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做成了一个持续10来天的系列。除了今天的“神兽复活计划”之外,明天还会在线推出云逛馆。5月22日推出“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5月27日的“绿螺讲堂”将聚焦恐龙时代的空中霸主翼龙。

作为上海民营博物馆的代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上海观复博物馆的序厅、东西馆、金器馆三个部分都上线了VR全景云游的项目。通过VR全景云游,市民不仅可以看到博物馆文物的全貌,还可以点击查看藏品的细节,实现无死角全覆盖,这有时候比在现场观展看得更为清楚。除VR全景外,上海观复博物馆已在公众号上开通瓷器馆、东西馆、金器馆、造像馆四个展馆的视频讲解。

近年每年国际博物馆日都会选择一地举行中国主会场活动,今年的中国主会场设在武汉。结合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今年主会场举行了以“博物馆的力量:青年人在行动”为主题的博物馆青年论坛。来自天津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高校、文博单位的11名青年学者,就社区博物馆、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与媒介、博物馆联盟组织、博物馆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的作为等话题展开论述,对博物馆发展建设、管理运营、藏品保护、展陈策划、教育服务、文化传播、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研讨,展现了当代优秀青年博物馆人的新思考、新理念、新实践、新成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