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检察干警变身“配药小哥”,一个月配药300多人次
2022-05-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通讯员  陈岚

从江湾镇街道的虹馥里小区转战到北外滩街道的海宁居委,从进封控楼做核酸、发抗原,到骑着小电驴为居民们配药……40余天来,虹口区检察院干警陆巍和张轶欢作为支援北外滩街道法检联合抗疫突击队队员,他们从无怨言、冲锋在前,他们无论到哪,总会与那里的居委干部们结下深厚的友谊。

  把为居民配药当成为自己配药  

“今天居民的配药需求不少,一个箱子装不下,带上两个垃圾袋吧。”

“医生说这个药社区医院没有,我马上去市一医院看看。”

“哟,前面的志愿者是个‘大户’,手上七八十张卡,你在这排着,我先去自助机挂号……”

这是虹口区检察院支援海宁居委的“配药二人组”陆巍和张轶欢的日常对话,近一个月以来,他们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北外滩、四川北路和嘉兴路街道之间,扛着他们标志性的大箱子,日复一日为封控居民代配药物。

4月中旬,在疫情最吃劲的时候,陆巍和张轶欢下沉到海宁居委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刚到海宁居委时,居委干部人手紧张,志愿者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核酸筛查中,为此社区居民配药的人手严重不足。

而就在不久前,陆巍的爷爷因为社区封控几乎快断药了,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是社区志愿者挺身而出缓解了燃眉之急。张轶欢感同身受,“我家里也有长辈,封控期间也差点断药,这种焦急的感觉我深有体会。”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配药小分队”搭档组成“配药二人组”,承担起了为社区居民配药的工作。

配药事虽小,但责任重大。海宁居委所辖社区人口密度大,大部分楼栋都处在封控状态,老龄化程度高,居民用药需求大,如何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尽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配药需求,成了摆在“配药二人组”面前的首要难题。

  总结出配药指南,在街道推广使用  

“我们都是小年轻,平时也没配过几次药,更别说一次要为几十个人配药了。”张轶欢表示自己一开始也摸不着头脑,在匆匆学习了前辈们的配药攻略以后,就“赶鸭子上架”,在实践中熟悉相关操作,在滚爬中优化工作流程。在走了几次弯路以后,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四清”工作流程——职责分工清晰、药品底数清楚、清单动态清零、费用及时清算,使配药的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下沉支援总有撤离的一天,他们也一直在想,在回归本职岗位之前,能否把这段经历作为留给社区的一份礼物,两人便萌生了制定一份代配药指南的想法。他们利用休整时间,认真回顾总结配药过程中的“得”与“失”,起草了《北外滩街道志愿者代配药指南》。指南内容从志愿者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如何收集居民需求提前做好计划以及到附近各类医院的配药流程、注意事项等等非常详尽。

指南还附上《代配药所需药品清单(样式)》,将居民的配药需求汇集成统一格式,一目了然。他们还贴心地设计了《线下代配药常见问题Q&A》,列明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他们希望这份指南可以实实在在帮到社区、帮到居民、帮到配药志愿者等每一个需要的人。

起草这份指南时,他们眼前闪过的是这一个多月以来的点点滴滴。而这份详尽的指南目前已被转发至北外滩全街道居委推广使用。

近一个月以来,“配药二人组”已经累计为社区居民配药300多人次。从对药物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对常用药物如数家珍的“小能手”。居委干部和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他们为“配药小哥”。

细心的居委干部发现两位小哥已是“长发飘飘”,5月16日的工作间隙,居委干部周师傅为“配药小哥”理出了清爽的发型。这是他们近三个月来第一次理发,虽戴着口罩却也难掩脸上笑容。他们希望疫情带来的烦恼能像被剃落的青丝,随风飘散,人们的生活也能尽快回归正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通讯员 陈岚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