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流调的65天来,一名公卫学子在电话线那头感受到的城市坚韧品格
2022-05-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当疫情突袭申城时,有一支奋战在疫情防控幕后的“逆行者”,他们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流调组,他们还基于亲身实践,组织编写了一份科学可行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实用手册》,帮助流调工作者们能快速、顺利地和流调对象进行沟通。

作为其中一员,博士研究生黄玥也参与到首批的流调志愿者服务队中。在和每一个的流调对象的电话沟通中,她时常被流调对象所感动,从他们身上,她正看见上海市民的抗疫精神与风貌,也由此见证这座城市的坚韧品格。“上海,一定会越来越好的。”黄玥坚信。

以下是黄玥带来的讲述——

调查病例感染源,判定追踪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群……和在校同学们是在宿舍参加流调志愿者服务队不同,我是在家中电话流调的。

其中有些流调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位79岁的老阿婆,患贫血、高血压、腿部三级伤残,由于核酸检测阳性,被要求隔离治疗,但她同时还操心着其密接被隔离在酒店的,身患癌症、糖尿病,因肾衰竭需常规进行透析的病弱的儿子。她非常理智地提出能否帮她询问具体的政策,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儿子的透析途径。我将其诉求认真记录下来,并详细备注,我坚信留下的这些字句是会被温柔以待,切实帮助她解决困难的。果然,相关的老师、疾控中心、卫健委的人员都特别关注并及时告知了他们最新的就医政策,这对母子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还有一位来自比利时的女士,她已怀孕6月余,因此对隔离点是否对孕妇有基本保障产生担忧。但她全程十分配合地回答了我所有的提问。除了记录下她的行动轨迹等要素外,我同样为她备注了一些诉求信息,以期能尽可能帮助到她。几天前,我对她进行了回访,她愉快地告诉我一切安好,马上就要到预产期了,新生命带来的希望让人十分治愈和感动。她说,她一直记得我那次的流调电话,表示特别感谢这支流调队伍。

在我整个的流调日子里,尽管流调对象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除了焦虑以外,都非常理性,也特别理解、信任与依赖社会和政府。而所有的志愿者、保供人员、医护人员、相关政府部门,也都尽力敬佑生命、守护城市,并为了这个城市变得更好而奉献着他们可以奉献出来的一切。

其实,自3月14日以来,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卫学院一共有89名学生主动请战,参与上海多区的流调工作,以专业知识、多语种语言优势协助申城战“疫”。因为手头累计完成十余例外国人的全英文流调,之后,我还有幸参与起草和完善了针对外国人流调工作手册和流调信息采集表,希望为战疫多贡献一些力量。

从我开始接手时一天要忙活8个小时,到最近任务量已经很少了,这也从侧面显示了这座城市越来越如常的指针。而我,也在整个过程中,愈加明晰了公卫学子的责任、担当和初心。虽然没有和流调对象见面,但通过声音,我仿佛看见了上海市民在抗疫中的精神与风貌,也由此窥见上海这个光荣城市的坚韧品格。

法国诗人保罗·瓦勒里的著作《海滨墓园》中曾这样写道——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疫情下,有这样一群永不言弃的可爱的人们,还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呢?我相信,风雨洗礼后,这座国际大都市会更迷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