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转运老人,给他们一份安稳
2022-05-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江丽雯 记者 郦亮/文 常鑫/视频

5月17日14时,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从上海市委组织部获悉急需一批防疫志愿者赴杨浦区拔点清面重点区域转运密接人员。中国船舶下属沪东中华闻令而动,在24小时内完成了100名志愿者队伍组建、核酸检测、集结培训、防疫物资发放、火速到岗投入战斗等工作。

据记者了解,此次转运情况非常特殊,转运对象多为控江街道养老院65岁以上的老人。沪东中华选派的精兵强将,都具有丰富的一线抗疫经验。在这支100人的志愿大军中,也有不少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 年轻就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 ※ 

2001年出生的李济深是标准的00后,在得知这次的活动后第一时间报名。“这段时间在公司内部的生活区,我也参与了一些志愿活动,但像这样的对外紧急任务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李济深说道。

5月18日13:30,李济深等志愿者来到指定的酒店准备接收转运来的老人。在此之前,志愿者们已经接受了相关培训,包括防护服穿戴、消毒要点、转运注意事项等。

在任务分工上,因为老人情况不同,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老人,志愿者团队指派一至两人陪同搀扶到对应房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李济深等人准备了担架和轮椅接应。考虑到担架可能无法进入电梯,志愿者团队认真制定工作方案,6人一组接力,利用步行梯将老人抬下楼,跟车护送到隔离点,再抬上楼,送到隔离房间。

直至当晚23:00,李济深等人帮助近百名老人成功到达房间。简单吃过晚饭,23:30,李济深又随队转战敬老院,开始从敬老院转运老人的任务。

“面对临时转运,能看出来有些老人还是比较害怕的。”李济深告诉记者,记得当时接到一位91岁的老奶奶,她身体还是比较硬朗的,可以自己行动。一开始老人还不停地询问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啊?”“接下来要做什么”……我连忙安抚道:“奶奶,不用担心,我们就是帮您换个地方,那边也有监护人员管理你们的日常生活。”渐渐地,老人情绪稳定下来,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

在转运的四十分钟左右的过程中,这位老奶奶一直抓着志愿者的手,一刻也没有松开。也许对于老人来说,这只手能给予她力量,也是她值得信赖的依靠。

经过将近18个小时的转运,李济深顺利完成第一批指定任务。谈及参加此次抗疫攻坚,李济深表示,其实我当时也没想太多,觉得年轻就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 成为老人最信任的人 ※ 

沪东中华总装二部田雪明也是这次“突击队”的成员之一,90后的他担当起小组领队的角色。到达敬老院后,田雪明立刻配合院里工作人员,了解转运老人的相关信息,包括行动情况、精神状况、疾病情况等。随后,田雪明带领小组成员依次开展转运工作。

“我们是穿着防护服进去的,突然看到这么多‘大白’,老人们不免有些紧张,问的最多的就是‘去哪里’。随着我们一趟趟帮着老人下楼、上车,老人们开始逐渐信任我们。因为转运的部分老人中存在核酸异常的情况,有些老人还会时不时关照我们要注意防护。帮他们送上救护车时,老人还和我们连声表示感谢。”田雪明说道。

行动当天正逢下雨,给志愿者转运工作带来了不便。为了照顾好老人,志愿者们为老人打上雨伞,悉心搀扶。尤其是在担架转运时,田雪明等人更加小心,动作以稳为主。在众人合力帮助一位老人抬上急救车的那一刻,老人家向田雪明等人竖起了两个大拇指。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相处,但志愿者的努力和付出,老人都看在眼里,田雪明等志愿者也成为了老人当下最信任的人。

“通过这次的志愿活动,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珍惜抗疫的成果,真的来之不易。”田雪明说道,我们当天全程穿着防护服,又遇上天气湿热,时间长了还是挺难受的。想着那些在抗议一线坚守了更长时间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他们比我们更辛苦,应该向他们致敬。

据悉,5月18日至5月22日,短短5天,志愿者团队通宵达旦,已完成9个养老院624名密接人员转运,其中老人495人,卧床老人283人。“在这几天中,我们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在各养老院转运老人。每天汗流浃背,志愿者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特殊地方更需要我们冲锋在前,扛起特殊责任,奉献一份力量。”总领队崔玉说。

 ※ 短短几天转运近700位老人 ※ 

公司搭载部科级干部、青年党员任成方也加入其中,担任了领队,并和志愿服务队的其他两位党员一起组成了一个临时党支部,他担任支部委员。

这次转运任务应该说是特殊,因为转运对象都是养老院65岁以上的老人。任成方他们接触得不少老人都90多岁了,腿脚不方便,也不太愿意被转运走。“我们非常理解老人们的心情,但疫情在发展,情况刻不容缓,我们还是耐心地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心,渐渐地他们对我们建立了信任,同意跟我们走。”

转运的过程也远比想象中艰难。有一家养老院正好电梯坏了,所有老人都由任成方他们用从四楼抬下来的。而且即便有电梯,担架也进不去,对于那些腿脚不便,卧床不起的老人,仍然都是抬下来的。有的老人身体很虚弱,抬担架要特别小心。志愿者6人一组,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宁可自己累一点,也不能伤着老人。老人由120救护车送到隔离酒店后,他们再用担架把老人一位一位抬上去,看到老人顺利入住,他们才算完成任务,安心离开。

因为疫情发展很快,所以转运工作是通宵达旦进行的,要和时间赛跑。在抬运老人的过程中,是讲究的是配合协调,所以有时候一个担架抬好,要比自己一个人抬还要累。实在太累了,大家就在养老院楼下的花坛边做着歇一会儿。这几天正好上海气温升高,志愿者们穿着防护服闷热得不行,浑身上下湿透,防护面罩里都是水汽,但大家都咬牙坚持着,一天转运任务完成,每个人都近乎虚脱了。

生于1986年的任成方,早在2008年读大二的时候就入了党,到现在已经是有13年多党龄的老党员了。任成方告诉记者,在此次转运任务中,他们的临时党支部在统筹开展各项工作、筑牢战斗堡垒、激励培养党员后备人才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天临时党支部会都会根据当天的任务,来组织协调人员,分析可能的风险点,对志愿者成员进行宣传贯彻。而党员都是在战斗在关键岗位,比如转运高风险人员,转运时的设施不便需要人抬的地方等等。我们还负责现检查员工穿戴是否规范,在转运过程中是否有破损,尽量地避免风险。另外,每天结束任务后临时党支部还会对一天的任务进行总结,对做得好员工进行鼓励,以此带动周边的更多人。可以说,应急增援志愿服务队能够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作为战斗堡垒的临时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

任成方老家吉林,在今年年初吉林也遭遇了一波严重疫情。他当时在上海,没有回去,但是家乡的疫情让我很揪心。他知道,是靠着大家的齐心协力,靠着党员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最终老家战胜了疫情。“现在上海又遭遇疫情,我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和其他的党员和同事一起战斗在抗疫一线,尽己所能地为抗疫作出贡献,我感到很光荣。”

目前任成方与一部分队员已经转入就地隔离状态。而应急增援志愿服务队还有一部分队员还在坚持在转运第一线。“城市安全了,我们就心安了,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江丽雯 记者 郦亮/文 常鑫/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