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手记|一名叫“高尚”的俄罗斯小伙,用俄式甜蜜守护上海
2022-05-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今年30岁的俄罗斯小伙Evgeniy Matveev有一半的时间在中国生活。他有一个很不错的中文名字叫做“高尚”,而在这一轮上海疫情面前,他还真做了一些算得上“高尚”的事儿,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把自己对上海的爱回馈了这座城市的老百姓。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觉得自己的名字和志愿者的身份很呼应。

■ 讲述人:Evgeniy Matveev,中俄合资企业工作

我从14岁随父母来北京读书,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目前,我在一家中俄合资企业工作,参与一些食品、化工等项目。第一次来上海是2009年,当时还在北京读高中。2015年,算是第一次出差来上海,觉得这座城市和北京不太一样,后来就决定在上海工作了。

我住在黄浦区复兴坊的一个老房子里,封控期间我度过了自己难忘的30岁生日。那天,在阳台上,女友和附近邻居一起给我庆祝30岁生日,一位邻居还在他的平板电脑上画了一幅生日画送给我。真的太温馨了。因为感受到邻里的友善,疫情期间我也更想为社区做点事。

目前,政府发放的物资多为生活保障物资,大家伙已经太久没有看到甜食了。我从俄罗斯朋友的公司那里拿来装有当地饼干、糖果的爱心小礼包,发给社区里的老人、小孩,也能让他们体会一下艰难生活中的甜。刚封控不久,我在社区里发礼物时,居民们看到我是一个外国人,第一反应都很谨慎,当他们看到盒子里装着的是来自俄罗斯的饼干和零食,同时又听到我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立刻对我放下了戒备。起先,我把零食和甜点主要分享给老人,他们开心坏了,甜食也能让他们尽快放松心情。后来,有一个小朋友的父亲也来悄悄和我说,今天是他儿子的生日,问我能不能给他儿子一份小礼物。我爽快地答应了。小朋友看起来很腼腆,接到礼物时非常开心,我还向他表达了生日快乐。

发礼物时,我碰到一对上海的老年夫妻,他们是一对退休的大学老师。当看到我是外国人时,老先生先是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和我交流,我感到非常惊奇。当得知我不是法国人时,他又用英语和我说话。后来,确定我是俄罗斯人后,他又用俄罗斯语和我说了一声谢谢。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他和妻子都会俄语,这让我觉得挺温暖的。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外公外婆了。

此次碰巧成为志愿者,这对我来说,变成上海封控期间非常有意义的事,不但能让社区变得和睦友爱,也能让我传递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