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浦东有个“1.5条杠小分队”,青年冲锋在抗疫一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在浦东新区大团镇镇南村有一群“热血青年”,他们中有基层党员干部、人民教师、退伍军人、企事业管理者等。他们义不容辞,奋战在一线,每天起早贪黑,不畏风险,尽自己最大力量,守护村居百姓。他们是镇南村志愿服务队,戏称自己为“1.5条杠小分队”。
而在合庆镇也有一个24小时不停歇的配药热线。为及时帮助有就医配药需求的群众,合庆镇积极落实就医保障,完善多元化就医配药途径,组建保障工作小组专班,开展“热线接单-线上派单-线下送药”的就医配药模式。通过网络配药,及时把居民所需的药物送至镇集中交付点,第一时间分拣完成并通知村居志愿者领取发放。
大团镇 居民所需刻不容缓
凌晨四点半,全体志愿服务队员已经为全村开展抗原检测做好准备,按照分组,他们跟随小组长或村民代表,从村委会集中出发,挨家挨户为村民提供“叫早服务”。“做抗原啦,试剂放门口了,待会我们会来回收的……”刚开始村民们都不习惯,但志愿者们一个多月以来风雨无阻地坚持,让他们逐渐接受。
“阿婆,您要的药一共五种,我给您送到道口岗亭里了。”小分队配药小组的负责人周鹂来到大杨9组的道口上,把配好的药交给队组志愿者并告知老人。接到药品时,老人非常感激“家里的药只够吃到今天,非常感谢!”
周鹂是大团镇镇南村的团支部书记,主要承担为百姓代配药工作。自从封控以来,不少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因无法出门配药而心生焦虑。怎样解决慢性病患者的配药需求、让危急病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是摆在镇南村村委会面前的一大难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村委工作者,她带领着志愿者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顶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每天往返于医院和药店,解决一个又一个村民配药难题。“今后也将继续努力工作,克服不足,开拓进取,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周鹂这样说道。
项伊青是来自镇南村团支部的一名青年干部,面对封控后村民生活物资紧缺的现状,项伊青主动担任起为全村20个队组采购、发放物资的重任。在这段特殊时期,经他订购的蔬菜、油盐酱醋、大米面粉、母婴用品等各类生活必需品不下千余份,甚至于保供超市的员工也对他的热心、勤快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是党员,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工作中,我将服从一切指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默默付出,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着青年党员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合庆镇 24小时配药侠
在合庆镇,这个24小时热线接单组由来自镇防疫办、蔡路社区党委、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5名青年志愿者组成。24小时轮班工作,近2个月的时间,累计接受4300多人次就医配药电话咨询,完成代配药服务1.9万余人次。
日前,他们接到电话求助,经了解,热线员小陆得知来电人其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情绪临近崩溃。小陆一方面安抚其情绪,详细记录需求,一方面紧急联系浦东精神卫生中心,确认所需精神类药物配药地点。鉴于情况特殊,他还向镇医疗保障组申请车辆,为其闭环接送,快速及时解决。
为服务不具备出行条件的群众就医和协助志愿者代配药,合庆镇配备了医疗保障专车和医疗保障出租车。通过热线电话和村居上报搜集需求,医疗保障组统一调度安排,最大限度发挥车辆保障运力。截至5月17日,合庆镇已累计接受4300多人次就医配药电话咨询,完成代配药服务19295人次,出车521次,帮助1600多人次实现外出就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