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 | 核酸检测的常规化,别成为市民的焦虑源
2022-06-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上海已经正式复工复产。为了在动态防疫和生产生活之间达到平衡,上海推行了“72小时核酸”的举措,但前两天的运行下来,还需要在具体实施上再下功夫,最大的问题集中在检测点的运行效率上。

5月31日,这些问题已初露端倪。因为要赶着6月1日的复工,无论是不是刚做过核酸,很多市民都选择了当日再做一次,上一下“保险”,这导致的情况就是几乎每一个核酸点都大排长龙,不少市民反映,排队数小时是普遍现象。等待时间久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人员太过众多,社区里做核酸强调的“两米距离”在常规核酸点已不可能达成,市民们在等待的焦虑之外,还有对因人员聚集导致病毒传播的焦虑。叠加在一起,市民怨言不少。

两天的运营下来,部分核酸点排队问题略有好转,但也出现了新问题。有人在核酸点公示的开门时间前抵达,一直等到开放时间也没等来检测人员;有人根据随申办APP上显示的检测点忙闲程度前往,结果显示较空闲的点,队伍长得看不到头,只能无奈撤退,却意外发现显示忙碌的检测点颇为空闲,略等几分钟就做完了。

应该说,绝大部分市民都能理解并执行72小时核酸政策,常规化核酸检测点遍地开花式的设置,也是一大便民举措。原本应该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措施,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对市民造成了困扰。为什么?特大型城市在资源调配上,要将应对偶发性事件的资源,用来应对常态化事件,捉襟见肘是必然。但课题摆在眼前,解决它也是必须——上海作为长三角的经济龙头,复工复产的重要性对长三角乃至全中国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已经被充分证明。

怎么做?其实从防疫部门的全盘设计、检测队伍的检测效率、针对市民的宣传告知等方面,目前的检测工作,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上海在很多领域,都已经实践过对资源的优化分配,比如在交通领域,一些中心城区有限的道路资源,做了“潮汐车道”,对公共交通领域,呼吁老年人“错峰出行”。在核酸检测点的使用方面,也不妨试试“潮汐法”:白天开足商务楼宇等地方的检测点,增援检测人员,晚上则在社区开足马力,并鼓励居民利用晚饭后下楼散步的时间来做检测。这个方法,已经被很多市民所呼吁,古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有非常自然的选择,这样避开白天的高温,又在安全感更高的自家小区或小区周围,即使排队时间稍长一点,感受度也完全不同。

另外,既然已是常态化核酸检测,那检测效率就得提升。市区有些人员高度密集的区域,出现了做到一半缺管子的情况,这既暴露了对检测需求的估计不足,也暴露了检测链条运转的效率不高——是不是应该有机动的穿梭队伍?在管子即将告急之前,机动队伍可以迅速前来补充,这才是合理的。这只是前端环节,后续的样本收、运、检等环节,也同样需要效率优化,采集的样本如果都能迅速出报告,市民心中的不确定性就会大为降低,也会自然降低检测点的工作强度。

当然,措施刚刚推行,总归会在实战中遇到问题,尽快调整就行。对于市民,我们仍然需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比如不需要因为担忧72小时核酸码失效问题,就每天都去检测,这对各方都是增加负担。不过,这需要建立在前两大问题都及时解决的前提下——核酸报告总是能够“准点”,市民自然能够心定。

都说如常的上海正在归来,如常,就是即使有疫情的挑战,上海也要能有往日的细致和智慧,维持好这个特大型城市的正常运转。每个链条上各司其职,人人就能自得其所,所适皆安。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