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抢菜,上海恢复常态后电商全力保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今天是端午节,家住闵行的小张在叮咚买菜下单了馄饨皮、蔬菜、猪肚鸡汤以及各种水果。“现在好了,不用早上6点起来抢菜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沪上多家电商获悉,上海恢复常态后,各站点运力充足,商品品种也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 恢复常态后更多丰富多样订单涌来 ◇
随着上海恢复常态,美团买菜的商品品类也逐渐丰富,跳跳虾、鲍鱼、小龙虾预制菜等商品持续热销,李德峰所在的门店产能已经翻倍,“最直观的感受是除生活必须物资外,更多丰富多样的订单涌来。”
针对封控区、管控区的上海市民物资需求,杨浦、虹口、宝山等各区政府与美团买菜联手推出“精准滴灌式”社区物资补给模式。像上海宝宸怡景园小区内近日就开设了美团买菜的专场,每日投放2000个订单以解决居民买菜不便的问题。截至5月31日,美团买菜已完成近20万户的配送,覆盖超500个社区。
“上海恢复常态后,我们的一线站点仍然要求员工24小时内核酸检测。”叮咚方面表示。疫情期间,叮咚通过开产线、增员工、扩规格等多种举措,增强供应链能力,全力保障特殊时期上海市民的线上菜篮子供应。叮咚买菜还特别成立了一支近30人的跨部门保供专项组。
“快团团”是拼多多旗下的团购工具。“快团团”和闵行、浦东新区等8个区的50多个街镇政府及其保供企业合作,方便街镇政府组织居民团购。最典型的是闵行区马桥镇为代表的“马桥保供模式”,即镇政府变身大团长,提供粮油米面、生鲜果蔬、乳品药品等生活物资团购信息,利用快团团发布,通过居委会分发到社区居民微信群,社区居民只要跟团下单,最后由小区志愿者将物资运送到户。
眼下,来伊份已经不是“零食”的代名词。疫情发生后,来伊份推出了“伊起团”社区到家业务,并积极开启“门店外卖+社区团购”双模式,除了供应零食,还上架了蔬菜、肉类、水果、米面粮油等生活刚需物资。全市共开出177家社区门店,通过“线上收单、门店理货、集订集送”的方式,以“外卖+社团”等非接触模式,满足居民米、油、奶、肉、蛋、糕点、肉制品、方便食品、能量补给品等生活刚需。疫情期间,来伊份“伊起团”单日订单量破万。
◇ 民营企业建立724支突击队 ◇
据市商务委介绍,疫情期间,上海民营企业结对社区保供,先后投入11万志愿者驰援社区,发挥优势破解难题,捐款捐物近7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00多家商协会、5459家民营企业,对口222个乡镇街道和园区、1740个封控村居和2934个封控小区,建立了724支民营企业突击队(1.72万人),组织发动志愿者11.08万人,协调解决突出问题2927件,捐款捐物合计6.99亿元(其中,捐款1.12亿元),用实际行动形成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巨大贡献。
为提高全市物流、电商、商超等大型民企的保供能力,推出“外卖骑手招募、社区药品集采、核酸检测点增设、外卖骑手住宿资源匹配、消杀突击队集结、援企稳岗”等系列专项行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精准匹配。
4月16日,一则倡议书迅速在企业家群体中传开,上海市工商联呼吁“为身边的‘快递骑士’提供住宿空间”。酒店行业、商业地产、办公楼宇迅速响应,在多方协调努力下,先后筹措1600多间房间和7000多平商业空间,供骑手、物流人员入住,更有企业家筹措物资,深夜探访“小哥”们暂居处所,了解实际困难,协力推动解决物资保供最后“一公里”“一百米”。
叮咚买菜、美团、圆通速递等重点平台企业迅速释放潜能,从全国各地调配数以千计的专业工作人员,参与商品加工和分选工作,重点解决分拣和运力不足问题,投身稳价保供。好药师、叮当快药等企业则推出“团购送到家”和“药品次日达”服务,解决上百个社区居民购药难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