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大家谈|慢病患者会增加感染新冠风险?宁光:新冠病毒要防治,基础疾病莫忽视
2022-06-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为何更需重视自我健康管理?如何辨别心脏病与新冠症状?哪些生活方式可以增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

6月5日18:00至18:30,在“公共卫生大家谈”系列讲座第五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与大家细说疫情防控当下,如何加强慢病管理以及自我防护。

慢病患者会增加感染新冠风险?

疫情期间由于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慢性病患者会出现一些血压或者是血糖上的波动等情况,这不仅影响到慢性病本身的治疗进程,是不是也会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呢?

宁光表示,从道理上讲高血压和糖尿病并没有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它确实可能因为一些间接的影响,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是一些老年人,这些老年人的自身免疫力就下降了,可能增加了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但是如果我们能真正把糖尿病、高血压控制好和管理好,其实新冠的发生率反而会下降。”宁光举例说,在上海有一个管理糖尿病的组织MMC,他们对上海约4万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数据统计,其新冠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市。主要原因是这些糖尿病患者在MMC内部建立了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新冠的阳性率明显下降。

宁光提醒,因此疫情期间尤其需要重视自我健康管理。为避免人群在医院聚集,引发交叉感染可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慢性病患者看病可采用一些新模式,如:借助电话、互联网等工具,获得线上就医、看诊、配药等医疗咨询服务。如遇紧急情况,立刻联系120救护车,前往市、区级医院的门、急诊就医。切记积极监测自身状况,不要擅自停药、减药,或者不规律用药。

如何辨别心脏病与新冠症状?

慢性心脏病患者因为疾病原因,常有胸闷、气促,甚至咳嗽等症状,乍看之下与新冠症状相类似,如何区分二者成了他们的“心头事”。宁光表示,其实,心脏病引起的胸闷气促往往在活动劳累后出现,且急速发生,尤其是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会出现心脏的压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如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一定要紧急就医。而新冠感染引发胸闷、气促往往有一个过程,可能最初感觉嗓子、喉咙痒,然后咳嗽,再发展到肺部炎症等。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这种简单鉴别诊断并不够,因为老年人的肺部功能以及心脏功能普遍不好,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鉴别诊断。所以应该及时对症治疗,以免耽误治疗。

如果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感染了新冠,应该怎么做呢?宁光表示,如果糖尿病合并有感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状况,这种状况下一定要就医,要到医院按照医生的要求和诊断,尽快地把感染控制住。因为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以后不容易被控制,所以只有早期发现并且尽早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慢病患者该怎么做?

“已经进入到复工复产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如果天气好,疫情形势比较平稳,其实还是希望这些患者能够走出家门,充分地呼吸新鲜空气,不要所有的患者都害怕外面,都窝在家里了。”宁光表示,到户外来活动其实是非常必须的,只要能够和别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戴好口罩,还是非常安全的。“我们已经恢复到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我们要恢复我们正常的生活。只有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患者的血糖、血压才会得到良好的控制。”

那么,基础疾病患者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增强体质,预防新冠?宁光表示,除了规律服药以外,还可以通过某些非药物治疗方式来控制血糖、降低血压,例如控制饮食、减少食盐摄入等,也建议每天进行类似太极拳和八段锦等运动,并持续30-60分钟。

针对一些有慢病的老人对接种疫苗存在抗拒,宁光表示,其实这些老人在病情稳定的时候最好及时接种新冠疫苗。以糖尿病为例,新冠疫苗对糖尿病来说并非绝对禁忌,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但有些情况要注意,比如,当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的局部感染时,接种要适当延缓;合并有其他感染时,要等感染消除后再接种新冠疫苗。从总体上说,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平稳期完全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接种后,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减低,由轻症转重症的可能性也会减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