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医疗小分队战疫行
2022-06-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见习记者 刘秦春

今年3月以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在院人数屡创历史新高。为了全力做好集中收治任务,沪上各大医院派出了一支支医疗队入驻公卫中心闭环救治患者。

上个月,一支由10位医护组成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支援公卫医疗队集结出发,奔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房。在这里,他们治愈患者,更送去温暖;在这里,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他们也绝不会放弃。

 ◆ 这一次,是患者想给他送“营养品” ◆ 

出发公卫中心前,肿瘤医院成立了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由医疗队领队、肿瘤医院1期临床试验病房的副主任医师秦文星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而就在不久前,他刚刚和医院方舱医疗队完成嘉定F1赛车场方舱医院的医疗工作。

和方舱医院有些不一样,来到公卫中心接受治疗的新冠患者多为高龄老年人,且合并不同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损伤。在这里,秦文星医生和肿瘤医院ICU的邹海医生、赵智勇医生一起,以及来自全市的医疗队一起,结合每位患者的不同疾病情况,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和完善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每8小时一班,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处理病人,即便半夜也会收新病人,问病史,开医嘱,写病历。这里特殊的环境和工作模式,对于医疗队而言无疑是充满了挑战。

除了治疗外,秦文星发现很多新冠患者的心理更需要疏导。90多岁的王爷爷总是一个人面朝着窗户发呆,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在给予老人治疗的同时,秦文星还找老人聊天,告诉他“身心调养是加快病情康复的一剂良药”。慢慢地,老人减轻了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在一次完成胃管治疗后,老人指着桌上的一瓶牛奶,示意让秦文星医生收下补充补充营养。在方舱医院,秦文星曾经和队友们一起,把出发前医院为他们准备的“营养补充剂”送给了患者;而这次,却是患者想给他送“营养品”,这让他格外感动,“虽然我婉拒了老人的好意,但心里感觉暖暖的。”

在肿瘤医院支援公卫的这支队伍中,青年党员有6人,其中2人为预备党员。秦文星说,在救治每位患者时,大家都竭尽全力,“所有人的目标非常一致,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去救治患者、战胜疫情,让大家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忙碌的医疗工作之余,肿瘤医院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秦文星医生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在6月6日傍晚召集6位党员同志召开临时党支部第一次线上组织生活会,并就学习内容、近期工作、思想体会做了深入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自己身为医护人员,能够在“疫”线,用自己的专业救治新冠患者,感到光荣和自豪,并坚信只要大家坚持到底,胜利就在前方。

 ◆ 无论方舱或是定点医院,都是团队在作战 ◆ 

对于肿瘤医院ICU护士刘倩而言,这是她第二次出征公卫中心。再次来到这里,她碰到了很多两年前同样支援过公卫中心的小伙伴,看着不少熟悉的面孔,加上之前搭档过的那份默契,瞬间让她感觉工作压力小了不少。

在嘉定方舱医院,肿瘤医院方舱医疗队的每个队员肩上都斜挎着一个简易“百宝袋”。这个“百宝袋”既可以装东西,又能背在身上,被队友们称为“神器”。DIY这个“百宝袋”的就是刘倩,她是支援嘉定方舱医疗队护理六组的小组长,同时也是一名预备党员。

刘倩说,自己制作“百宝袋”的灵感正是源于两年前支援公卫中心时的工作经验,她想到自己在公卫中心开展护理工作时曾因为“大白”没有口袋,经常需要多次往返于病区和护士台拿取自己需要的各种东西,既费时又费力,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于是出发前往嘉定方舱医院前一晚,刘倩在医院用一次性鞋套做了10个可以挂肩膀上的“百宝袋”,还在上面手绘了一些图案,分发给小伙伴。除了日常工作需要用到的工具,刘倩和同伴们的“百宝袋”里还经常装着巧克力和糖果,有时候碰到小朋友,可以作为给他们乖乖配合自己工作的小小奖励。

在方舱,刘倩所在组内共有12个护士,原本都分散在各个科室,在此次逆行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再次来到公卫中心,刘倩又有了新的收获。每次进出舱前,刘倩都会和队员反复检查防护措施,“在这里,我们是一个团队在作战,有困难一起面对。”

 ◆ 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不会放弃 ◆ 

从3月23日起,肿瘤医院ICU护师孙洪所在小区开始封控。之前曾接受过专业的核酸采样培训,作为预备党员的她立即和小区里另外5名护士一起,自发组织起了一支核酸采样小队,负责小区的核酸采样工作。与此同时她还当起志愿者,参与小区里其他抗疫工作。

时隔两年,这是孙洪第三次来到公卫中心支援,2020年时她也曾和刘倩一起支援公卫,那次经历令她获益匪浅,让她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学到的和血透相关的业务技能,在这次支援公卫中心时再次派上了大用场。

今年5月25日,孙洪在朋友圈里写道:“我已剪短我的发,外科医生中最棒的理发师,理发师中最厉害的外科医生。”原来从小区出来后,孙洪就一直在肿瘤医院闭环管理支援门诊工作;之后再出发支援公卫,全程无缝衔接,始终没有找到时间剪个头发。为了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当天在公卫中心,有位外科医生为大家做起了Tony老师,她也毫不犹豫地剪去了齐腰的长发。

“医疗队里的每个人都很团结”,令孙洪印象深刻的是,每当有队员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都会有人主动站出来耐心解答。“在公卫中心,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孙洪说,医疗队里的每个人,包括85后护士谢静佳,95后护士顾佳妮、朱晨、洪玉鑫、刘清花,每一位负责护理工作的姐妹都会把年迈的病患当作亲人,照顾着、陪伴着。

在这场战疫中,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与病患并肩而行。“在这里,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不会放弃。”孙洪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见习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