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这位退伍军人大学生有点忙,从校园到社区再到点位和企业
2022-06-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微信头像是一个戴着黑色头盔的酷酷卡通潮人的袁佳非是行健职业学院经管系学生会主席、在校退伍大学生。

这2个月来,他在校园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秩序,在社区当“全能”志愿者,如今,他又活跃在各个核酸采样点位和复工企业,成为“总捅大军”的一员。

“你半夜排队核酸,我半夜帮你做核酸。”昨晚8点半,袁佳非临危受命到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班大筛,这是今天凌晨,他在朋友圈更新的一则消息。

从学校到社区,将每件平凡的小事做好

疫情来袭后,3月12日学校封闭管理,他立即主动请缨,请求加入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与多名退伍大学生一起组成了退伍大学生抗疫分队,在接到组建学校隔离点的任务后,他立刻组织队伍,帮助同学整理打包搬离宿舍;在学校全员核酸检测时,他又身着校园志愿者马甲,协助运送检测物资、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解答核酸登记流程等。

应疫情防控要求,3月17日袁佳非离校回到三泉路424弄居民区。早在2020年年底就在学校自发组建退役军人志愿者队的他回到社区后,放下行李,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化身“大白”,走上社区抗疫一线。

因为学校的课比较少,他一周有五天在居委会帮忙,成了“编外居委干部”。回忆在社区当志愿者的经历,袁佳非一时竟回不过神。挨家挨户分发抗原检测试剂盒,遇到不会自测的老人耐心为他们讲解,配合维持核酸检测的队伍,整理发放街道配送的生活物资,协助消杀,蹬三轮车及时地把物资配送到居民手中……他做着每个志愿者都在做的事。“其实都是平平凡凡的小事,我要做的就是将每件小事做好。印象比较深的是4月份的一天,那天我上午协助老人做抗原,下午配合做核酸大筛,晚上发放物资。持续工作了18个小时,累趴了。”

4月6日晚上8点左右,正好在居委值班的他听到一个求助消息。原来,社区内一位孕妇需要从上海红房子医院回到社区。面对紧张的医疗资源,120救护车无法及时赶到。袁佳非回忆说,那天正好下雨,当时孕妇家人打来电话求助时,孕妇已经等了好几个小时。不巧的是,居委会主任居住在本社区却没有私家车,几位有车的社工住在居委,车却不在小区。只有他是既住在小区又有车的。在了解情况后,向居委会申请通行证,当起了“专车司机”,将孕妇和家人载回了社区。

还有一次,社区里有位独居的老奶奶因为着急下来做核酸,拿了雨伞,忘了带家门钥匙。袁佳非和块长一起上门,查看木质结构的门的情况。在的老人建议下,袁佳非想方设法将木门撬开,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当社区里有居民抗原检测异常时,袁佳非不顾风险协助医生上门做核酸检测。病患转运后,他又背起了几十斤重的消杀喷雾器,对阳性楼栋进行环境消毒。

从社区到点位和企业,助力复工复产

4月28日,袁佳非报考了静安区核酸采样辅助人员,5月4日五四青年节他去参加实操考核,于5月9日正式上岗。上岗之初,他支援不少街道做核酸大筛,平均一天采样人次达到600多。回到社区的时候他依旧会参与发放物资,如今的他蹬三轮车的技术已经十分娴熟了。

5月20日,本该是他和女友共度好日子的佳节,因为封控,两人只能云过节,忙完大筛后,他孤身进入封控楼采样。

让袁佳非记忆深刻的还有一件事:5月31日解放前一天,他一边和师傅唠嗑,一边一起将隔离板拆除。“那天的心情无比轻松,忙活了2个多月,真的要解封了。”

“我自己开车比较方便,又年轻,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这近一个月来,他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点位。仅6月1日上海解封以后,他就去了8个点位支援,还深入了不少复工复产的企业。最多的一天采样1000人次。

共和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他的朋友圈里,可以看到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打卡”。

“昨天晚上8点半我接到紧急大筛的通知,晚上9点半就抵达一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忙到深更半夜。”这一次,袁佳非再一次积极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于“戎耀申城”退役军人抗疫社区应急志愿者服务行动,继续化身守“沪”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