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两个月朝夕相处,居民认识了青年干部
2022-06-09 专题

凡事亲力亲为的小姚用行动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提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桑城居民区,不由得让很多关心社区治理的人想起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三会制度”的发源地。在这个率先实现“有事好商量”的高度自治和共治的社区,在突然到来的疫情前又是如何表现的?在青年社区干部姚文婷参与管辖的大众汽车公寓里,不巧在疫情之初就遇到了物业和业委会暂时缺位的特殊情况,这位上任不过半年的年轻干部在第一时间挑起了重任。

“现在居民们看到我总要亲切地叫我‘小姚’。”由于去年11月才来到桑城居民区,因此由她负责的楼栋里450多位居民还没来得及全部认识她,这次经过两个月的朝夕相处,居民们不仅通过实际行动了解了这样一位亲力亲为的年轻干部,还在参与社区事务时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一开始有很多居民不愿意下楼做核酸,到最后全员配合,还经常主动盯着姚文婷提问,因为他们知道,找到“小姚”就能解决问题。

“我们居委必须要给他们创造安心的环境。”姚文婷介绍,居民们刚开始不肯配合下楼做核酸是害怕自己被感染,由于该小区建造年代早,区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造成初期感染人数较多。于是,姚文婷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微信群里叫号下楼,并且挨家挨户敲门,不遗漏没有经常看手机习惯的老人。同时采取一户用一部电梯的方式下楼,勤做消杀,居民们的顾虑很快就消除了。在出现阳性居民的情况中,姚文婷和居委干部善于观察和总结,发现同一楼栋里的感染者大多集中在某个垂直方向的住户,初步判断是由于该方位的卫生间水管老化容易造成感染,于是通知位于这一方向的住户平时多留意,经常性关闭卫生间房门。

这几天,找到姚文婷问涉及复工复产问题的居民变多了,由于出现过阳性居民的楼层其他住户配合过转运隔离,回来后他们的健康码还是黄码,在复工前还没转为绿码而焦急。姚文婷向上级详细了解政策后再一一转告居民恢复健康码的过程,听过这位年轻干部的耐心讲解,居民们又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姚文婷介绍,现在小区度过了疫情防控的艰难时期,居民们逐渐恢复了往常生活,而她接下去也要继续开展平时服务的其他社区工作,要赶在毕业季指导小区里的大学生居民完成就业,同时也将对口的岗位推荐给所有有就业需求的居民。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