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开启加速度,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2022-06-10 上海

>>>编者按

上海这五年来,是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五年。五年来,上海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奋发进取、守正创新,经受住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创上海各项事业莲勃发展新局面。为迎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青年报从今日起推出“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迎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系列报道,全面展现上海五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创造新奇迹的创新作为。

上海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含“金”量日益提高。本文摄影 青年报记者 郭容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在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众多举措中,“数字化”这三个字一直是关键词。在2020年,上海成为首个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中国城市,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建设的国际领先地位。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市将通过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更多“上海经验”。 

关键词:数字化    

“数字化”这三个字一直是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涵盖经济、生活、治理三大板块,体现为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


创造发展新奇迹

全力打响“五个中心”“四大品牌”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上海走过了使命特殊、很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上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把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与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深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提升城市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五年来,上海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上的步伐一直处于“加速度”中。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深化落实“金融30条”,出台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等支持政策,推动首家外资独资券商等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推出原油期权等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2500万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要打通“任督二脉”。一是创新能力,二是能够把产、学、研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去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保持在4.1%左右的高水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制造业产业产值增长18.3%,为上海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中长期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激励之下,创新活力被进一步点燃。2020年,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方案,部署行动,要在三年内推动建设100家智能工厂,打造1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10家一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2022年是该计划的收官年,其成效已有所展现。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核心企业1000余家,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在上海,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正在崛起,标识注册量突破16亿。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最领先、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此外,在线新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浦东、杨浦、静安、长宁为主产业发展布局的“浦江C圈”,网络零售、网络视听、消费金融等信息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

五年前,在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分组讨论中,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表示,习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轨道交通包括整个公共交通体系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如今,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18号线一期北段于2021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至此,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增至831公里,运营车站数增至508座(含磁浮线,不含市域线和有轨电车),网络规模继续领跑全球。

五年来,上海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含“金”量日益提高,2021年11月,上海数字交易所正式揭牌,同时启动了全数字化交易系统。每一个挂牌上市的数据产品,都会有一份“产品说明书”,来清楚地介绍数据的主题,产品的类型和相关的字段等等信息。实际上,数据交易并非首次被提出,从最初企业自发的数据交易到数据交易中心,再到如今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进入3.0时代,数据流通交易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提升城市软实力

用“数字化”开启软实力“加速器”

在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众多举措中,“数字化”这三个字一直是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涵盖经济、生活、治理三大板块,体现为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

前不久,上海从全球35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这充分证明了智慧城市的智慧不是由“技术”来定义,而是由“人”的需求来“进化”的。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出发,经过智慧城市智能化的过程,在医疗、就业、交通、政务、文化等领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助力上海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五年来,上海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建成全国“双千兆第一城”,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5G网络全覆盖。

同时,上海数字经济始终保持保持蓬勃发展势头。产业数字化能级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全产业链协同、价值链整合,率先建成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并辐射长三角,标识注册量突破16亿,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数字产业化持续深化,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最领先、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

五年来,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上海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截至2020年底,接入事项达到3166个,“随申办”实名注册用户数超过5000万,基本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社区云”平台。搭建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梳理形成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教育云网融合试点有序推进,疫情期间推进“空中课堂”建设,在线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智慧医疗应用,建成“健康云”平台,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推动智慧出行,基本建成“上海停车”“一键叫车”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成效显著。上海按照“三级平台、五级应用”逻辑架构,建立市、区、街镇三级城运中心,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打造务实管用的智能化应用场景,重点建设城市之眼、道路交通管理(IDPS)、公共卫生等系统.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比例达93%。建立实时动态“观管防”一体化的城运总平台,接入了50个部门的185个系统、730个应用;建设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联动指挥系统,支撑市城运中心统筹支援、现场决策,实现前线指挥部、后方指挥部、专业指挥部跨地域的联动指挥。

数字化浪潮来临,企业同样勇于接受市场的检验。位于徐汇西岸的生态创新中心创办不到一年,已先后孵化了公路桥隧空间数字化巡检和管养一体化系统,大规模荒漠恢复治理机器人集群等多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项目。上海翊客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国勇表示:“越来越多接地气有人气的AI应用,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刷脸就能叫车,很方便。它不要报地址,也不要报目的地,现在这样一叫很方便的,最快一次五分钟就到了。

==  案例  ==

从市民出行看城市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其重点在于“化”,而非“数字”。

最近,不少上海市民在街头发现了一个“小细节”,上海街头公用电话亭有了新的“转型”,摇身一变成了“打车亭”——这是数字化进程中一个小小的案例。

在通信尚不发达的年代,街头的公用电话亭承载着人情往来沟通的使命;而在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今天,它不仅肩负着应急通信服务的重要功能,还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新改造橙红色电话亭兼职“打车亭”的功能,除一台公用电话,还配备了“一键叫车智慧屏”,变身成为“智能叫车电话亭”。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坐下休憩、连接WiFi上网、给手机充电,还能通过简单操作呼叫出租车。

在北新泾,这样的打车屏一共有33块,平均260米就有一块这样的打车屏。“旧的事物总会随着时代发展衍生成为新兴事物再回到我们身边。”有市民打趣说,这就证明了“时尚是一个新的轮回”。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