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不要让她们的昨天,变成我们的明天
2022-06-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6月10日凌晨,唐山某烧烤店里,一名男子对一名用餐女子进行骚扰并殴打对方,随后其同行人员也对该女子及其三名女性同伴进行残忍殴打。舆论哗然,激起极大公愤。6月11日下午,9名涉案人员已全部落网,包括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志、刘某。

在QQ群和微信群里,昨晚就像是无组织的、自发的、让人心碎的,女生们的回忆之夜。每个人都在共情事件中的受害者、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创伤、分享尽可能提高安全感的办法。但是,所有人都对“万一我在现场,我会怎么办”这个问题无能为力。

在现场监控视频里,打人者手段凶狠,肆无忌惮,令人发指。短短四分钟的视频,我们看到文明社会是如何被疯狂的暴徒践踏,现代人犹如活在弱肉强食的原始森林,沦为惊慌失措的动物。

女性的集体安全感缺失问题,在这一次事件后,再次升级。

唐山打人事件之所以民情激愤,并不仅是个体行为的残暴,而是女性群体长期遭受的或明显或隐蔽的霸凌处境,未被社会足够地重视。对这一桩从头到尾都是男性针对女性的施暴犯罪行为,光是呼吁“严惩罪犯”和“男人一定要保护女人”(这依然是父权话语的一种延续)还不够,我们还要看到深植于社会中最根本的症结。

在现实生活中,施暴者在逞凶时轻而易举,被伤害者却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创伤:今年四月浙江25岁姑娘吃宵夜被陌生男骚扰殴打,警方通告打人者4人被行拘13日或10日,被评“打人者拘留时间还没受害者住院时间长”;有见义勇为者梁某抓获2名在网吧盗窃手机的嫌疑人,结果梁某长女遭3名犯罪分子报复伤害,被轮奸和虐待……对施暴者的小惩不足以撼动暴行发生的基础,而一次见义勇为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却远远高过袖手旁观。长此以往,暴徒们自然有恃无恐。

而在心理层面,在父权文化体系下,男性和女性的心理都被后天塑造和控制,性别暴力很难让施暴者产生忏悔,甚至会让施暴者产生“男性气概”的自我满足感。有人在施暴了自己的女友、妻子之后,还沾沾自喜地吹嘘自己“爷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表示,如果不在内心滋养对人的尊重而将人视为工具,那么类似的热点案件就无法禁绝。

值得一提的是,视频中的brotherhood和sisterhood的反差让人觉得讽刺,几个男性施暴者不分青红皂白地施暴,而女孩们即使被打还在互相保护。视频中,女孩即使自己浑身是伤,听到同伴呼救还是会挣扎着站起来扑过去;即使自己势单力薄,看到素不相识的女孩被群殴还是会义无反顾往前冲……有人说:“女孩不是水做的,伤痕、勇气、团结、义气;坚如磐石的意志、力量和火焰,女孩子是这样做成的。”

今日我若冷眼旁观,则他日则无人为我摇旗呐喊。声援她们不为别的,为每一个女性,也为生活中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要让她们的昨天,变成我们的明天。

唐山打人事件是女性被侮辱被伤害的问题,本质上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这也是在对人的尊重缺失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势必面对的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正义感问题。

在评论区中,有不少唐山市民反应当地不良风气由来已久。所以在从重严惩此案暴徒的民众呼声以外,我们期待大范围、强有力的扫黑除恶,彻查这伙人之前有没有关联案情,背后有没有靠山,靠山还有没有其他团伙。严惩一次犯罪者,比教育一万句受害者学会保护自己有用得多。同时,也要维护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对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给予合情合理的裁定,不要不分事情原委各打五十大板。法律应该鼓励善行,倡导惩恶扬善之风,让路见不平的旁人没有后顾之忧出手相助。

暴徒一定要从重从严惩罚,但绝不能仅以严惩罪犯结束。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