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开季,这些医科毕业生奔赴哪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陈琳
又到了凤凰花开的时候,又是一年的毕业季。不少同学即将走出校园,带着多年所学所悟走上工作岗位,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在这些复旦上医人的就业选择里,正书写着全力奋斗和青春担当。
== 家乡的求才若渴,扣动游子心弦 ==
程羲进入手术室前的自拍
程羲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8年前,他通过复旦大学“腾飞计划”,从云南曲靖农村考入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复旦上医8年的时光,系统学习、科研以及在中山医院普外科扎实严谨的临床实习,让程羲不仅掌握了相关医学知识和技术,也确定了他未来的职业方向——普外科胆道亚专科。
立志从医的程羲,一直把去医院走上手术台作为自己唯一的就业选择。“从事普外科的医学生,职业目标简单点说,就是尽早独立掌握难度较大的四级手术。”在程羲看来,进入一家好的公立医院,尽快掌握四级手术技术,就是作为普外科医生最大的职业追求之一。
2021年起,正在寻找工作的程羲,明显感受到家乡云南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而学校的“腾飞计划”也在招生时提倡和鼓励考生学成以后返乡报国,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两相“共振”之下,程羲下定决心把返回云南从医作为了自己的就业选择方向。
从去年12月起,程羲向位于昆明的5家医院投送了简历。2022年春节过后,他参加了其中2家医院的线上面试和另外2家医院的线下面试。在面试时他发现,云南省卫健委直辖医院的岗位竞争也很激烈,“和你同场竞技的都是来自北上广深等国内顶尖医科院校的毕业生”。命运只眷顾准备最充分的人。最终,共有3家医院向程羲抛出了“橄榄枝”,程羲选择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 以疾控人的身份,亲赴一线“战斗” ==
赵文轩在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上展示论文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应届硕士毕业生赵文轩,3年前从东南大学保研来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选择继续就读公共卫生的研究生,可能就是想将来能够真正成为一名疾控人。”赵文轩说道。
本科实习期间,赵文轩在上海铁路局疾控中心工作。从消杀科、质管科到防病健教科,从协助环境样本采集检测、参与质量管理到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她在实习中体验了疾控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慢慢确立了将来的职业目标——做一名疾控人。
2021年11月起,赵文轩向上海疾控系统多个招聘单位投递了简历。经过几次面试,2022年1月,宝山区疾控中心向她发来了录用函,并希望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去进行岗前实习,亲身参与和协助他们的工作。
谁也没有想到,拟录取通知很快变成了“上岗证”,赵文轩的“岗前实习”也成为了“大上海保卫战”中基层疾控一线的重要“战斗”。今年3月起,她就和宝山疾控的同事们工作在一起,具体参与和负责宝山区密接和次密接信息的汇总、制表和上报。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后,她虽然身在校园,但依旧与疾控保持积极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防疫规定,一台电脑便是她的“武器”。
“疫情较为严重的那段时间,工作量陡增,从白天睁开眼打开电脑一直忙到晚上。”赵文轩回忆道。特殊时期,她每天都要分时段做不同的信息汇总报表,“轮到我负责,我就要全面摸清密接、次密接的情况,包括数量、位置、是否已落实管控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并及时上报市疾控。”
赵文轩说,自己一直对职业目标非常明确,也一直为能进入疾控系统工作进行各方面的准备。也正是由于这份坚持,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尽管她还没有正式毕业,但最终以一名疾控人的身份参与了一线战疫。尽管辛苦异常,但这也让她更坚定地相信,守护人民健康就是她愿意投身的事业。
== 报考选调生,投身基层建设家乡 ==
谢胜盛担任志愿者,帮助社区分发抗疫物资
来自药学院的2019级专业硕士研究生谢胜盛,选择报考省级选调生。
“和高考不一样,就业有很多方向,这时,最重要的就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确定目标。一旦确定了,就要全力以赴。”谢胜盛坦言,自己最初对报考选调生同样缺乏信心,但经历几次真实考试之后,他的内心逐渐强大起来,报考选调生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受到疫情影响,谢胜盛所参加的各地选调生面试中,既有线上也有线下。最终,他通过了江苏省名校优生选调生考试的选拔和角逐,收到了江苏省的拟录用通知。谢胜盛表示,江苏的选调生考试选拔采用差额考察的方式进行择优选拔,其中不仅要对本人进行面谈,还要对被面试人的导师、院系、同学等进行调研面谈,以便实现对选拔对象全面综合的了解。
选调生之所以有特殊的吸引力,在谢胜盛看来,因为那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能够投身基层、建设家乡和祖国的事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陈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