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悦读榜揭晓,余华《文城》获最高奖
2022-06-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被视作“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预演”的第十届春风悦读榜在上海和杭州同时揭晓。余华的新长篇《文城》获得最高奖白金奖,一批回望历史的虚构和非虚构作品也登上榜单。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有年代感、有时间跨度的厚重之作,将成为文学创作的新热点。

记者了解到,由全国各级作协、知名作家、资深出版人、各大书店掌门人、高校学者共同支撑的春风悦读榜在业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不少作家都是从春风悦读榜的获奖起步,最终通向了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领奖台。因此,这次第十届春风悦读榜的颁奖也尤为引人注目。

春风悦读榜的最高奖是白金图书奖,今年的白金图书奖由余华的小说《文城》摘得。《文城》是余华时隔8年推出的长篇新作,讲述的是一个发生于清末民初时的故事,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的时代,延展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在绵延的时空中,北方少爷林祥福、南方女子纪小美、乡绅顾益民、绰号“和尚”的土匪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这届春风悦读榜的获奖作品中,有不少都是这种有历史纵深感的作品。除了《文城》,获得白银图书奖的陈福民的《北纬四十度》(非虚构类)和刘震云的《一日三秋》(虚构类)这是如此。据介绍,《北纬四十度》围绕以长城为标志的“北纬四十度”地理带展开,陈福民将赵武灵王、汉高祖刘邦、李广、卫青、霍去病、王昭君、刘渊、孝文帝拓跋宏、安禄山、王振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最后凝结为他对“民族竞争与融合”的历史思考与关切。

《一日三秋》引用民间“花二娘”的传说,将小说架构在六叔的画作之上,从而搭建起多重空间:有仙女“花二娘”在延津人梦中寻找笑话的传说;也有在豫剧《白蛇传》中饰演许仙、法海、白娘子的三个普通人的情感和心事;有寻常父子背井离乡、遍尝生活辛酸仍步履不停;也有阎罗、算命先生和道婆勾连起人间未了的恩怨。这也是刘震云近年创作的一部比较奇绝的作品。

此外,年度致敬奖颁给了严家炎的《严家炎全集》 和由林一安翻译的墨西哥国宝级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代表作《我们的土地》。春风金翻译家奖颁给了拱玉书译注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春风社科奖颁给了扬之水的《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春风科幻奖颁给了李宏伟的《引路人》。鲍尔吉·原野的《乌兰牧骑的孩子:篝火与星空》、兰晓龙的《冬与狮》、杨潇的《重走: 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则分别获得春风童书奖、春风IP奖和春风新人奖。浙版好书奖颁给了丁晓平的《红船启航》;春风新青年风尚奖则颁给了哔哩哔哩的“我是黄鸭兄”、快手的“福豆姐姐”、知乎的“楚云卿”。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春风悦读榜众多获奖作品中,上海文艺出版社“梅开二度”,他们出版社《北纬四十度》和《重走: 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双双获奖,显示了上海文学出版的强大实力。其中《重走》:书写了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不时要与大货车擦肩而过,但沿途山色、水光、鸟鸣、人语与历史上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流亡者所见所闻渐渐重叠、交织,乃至对话、共振,一个层累的、被忽视的“中国”缓缓浮现。两部作品都是非虚构之作,也是近年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

今明两年是中国文学奖的大年。今年下半年将揭晓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而明年年初还将揭晓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两个奖都是中国文学界的权威奖项,鲁奖是中短篇小说最高奖,茅奖则是长篇小说最高奖。如果余华的《文城》能够勇夺茅奖,这也是余华第一次获得该奖。但是现在一切都不得而知。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有年代感、有时间跨度的厚重之作,确实是这几年文学创作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希望从对历史的回望中,寻找当下生活的坐标,希望能够从过去的经验里,给现实生活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所以这类作品,一定会成为鲁奖和茅奖关注的焦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